蜀南泸州,群山环抱。我们驱车在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蜿蜒的山径中穿行良久,方在云雾轻拢处,窥见乐道古镇的轮廓。
从山腰俯瞰,永宁河在此处似乎放慢了脚步,河道舒展成一面明镜,又折出一个U形臂弯,天然造就了一处码头。 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孟获时,曾将粮草码头安扎在此。明清时期,这里上中下三个码头吞吐着蜀锦、盐巴,茶马古道上的马蹄声犹在耳畔。
古镇小巧,主街亦不甚长。信步其间,青石板路已被岁月磨洗得温润如玉,缝隙间野草蔓生,苔痕深深,悄然侵染着每一级石阶。路旁的禹王宫飞檐垂落着蛛网,南华宫的朱漆剥落如褪色的胭脂,那些曾经雕梁画栋的楼宇,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在风中轻颤。虽是周日,但村中却不见本村年轻人的踪影,只有几位银发老者围坐在麻将桌旁,竹牌清脆的碰撞声,仿佛在叩击着时光的门扉。
老街上木质大门和窗棂上的繁复花纹图案记录着这里的过往。一位81岁姓陈的老人操着浓重的四川话,主动为我们铺开老街尘封的记忆长卷。他指着路边一栋破旧老宅的柱子说:“这可是金丝楠木的,连虫子都懂得绕着走呢。”话音未落,那些沉睡的故事便顺着他的语调滔滔不绝地漫了出来。
按照村民的指引,沿着村中的石板路一直前行,穿过悠长的田间阡陌,一座承载着特殊记忆的建筑——“抗战小学”赫然在目。这是国内迄今唯一以抗战命名的学校。1938年由恽代英的学生、时任乐道乡长的曾子平先生奔走筹资兴建,1940年落成。烽火连天的1941年10月,蒋介石亲临此偏僻村落,视察这所诞生于危难之际的学堂,并欣然提笔,手书“抗战小学”四个遒劲大字作为校名。如今学校旧址已被改为泸州市抗日战争纪念馆,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可惜铁锁如沉默的哨兵守在门前,我们只能隔着门扉,与那段滚烫的历史遥遥相望,在门外拍照留念。
辞别这座绿水青山环抱的千年古村落,望着车外摇曳的翠竹林不断闪过,仿佛是老电影在回放。真正的历史从来不在紧闭的纪念馆里,而是在老人们鲜活的记忆中,在古村落永远无法抹去的基因里。
来源:北京号
作者:荀永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