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图书馆里看书纳凉。
入夏以来,重庆市大足区持续高温,而大足区图书馆却比天气更“热”。这座融合传统书香与现代科技的文化地标,日均接待量突破2000人次,数字资源访问量同比上涨40%,成为市民避暑纳凉、充实自我的重要选择。
大足区图书馆新馆占地8651平方米,阅读环境恒温26摄氏度。除常规阅览区,3个24小时城市书房全天候开放,AI视觉智慧书架系统可让读者手机扫码“一秒找书”。就读龙岗一小三年级的陈艺窑暑期每周来两三次,直言“凉快又安静,是个好地方”。
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308万册电子图书、41000部有声读物及400门慕课资源,总量达390TB。暑期“云上海棠”本土文化慕课吸引2.3万人次参与,涵盖大足非遗、历史讲座等。15岁小张每天在线学编程,称“空调房里学知识,比在家打游戏有意义”。7月以来数字资源日均访问量达2.8万人次,线上服务覆盖8万余人。
图书馆策划的“小笛女”亲子绘本会、“妙笔绘大足”征文比赛等活动场场爆满,与资阳图书馆联办的“资足常乐”文化展,借VR技术让市民沉浸式体验两地非遗魅力。“追光的图图”志愿服务队也颇受欢迎,300余名青少年志愿者协助开展数字资源培训,累计服务超5000人次。
从1992年海棠书院到现代化智慧图书馆,大足区图书馆始终践行“读者第一”宗旨。今年新增本土数字文化长廊,以3D建模还原古昌州盛景,让地方文献“活”起来。当前正推进城乡图书通借通还系统,让偏远镇街居民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
记者 犹骥 余杰 实习生 刘科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