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说到湖北省的著名城市,省会武汉无疑是绕不开的焦点。作为湖北省的“第一大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中的佼佼者,武汉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从长江主轴的崛起到光谷的科技创新,这座城市始终吸引着全国的目光,未来发展前景更是被普遍看好。
不过,湖北的魅力远不止武汉。在这片荆楚大地上,还散落着不少历史悠久的古城,襄阳的三国故事、荆州的楚韵遗风,都让游客流连忘返。其中,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荆州市,以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无数人探寻楚文化的必打卡地。
荆州古称江陵、郢都、南郡,不仅是鄂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荆州还是我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禹划九州,始有荆州”的说法流传千年,5000年的建城史让它成为荆楚文化的根脉所在。漫步荆州古城墙下,触摸那些斑驳的砖石,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如今的荆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而在这些下辖区县中,有一个区显得格外“特别”——那就是沙市区。说它特别,是因为在成为荆州市的市辖区之前,沙市曾是风光无限的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经济实力仅次于省会武汉,这恐怕会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
沙市区位于荆州城区东部,长江荆江段北岸,东连潜江,南与公安县隔江相望,西临荆州古城,北接荆门沙洋县,地理位置十分关键。追溯其历史,沙市的繁华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萌芽,当时它是楚国郢都的外港,商船往来,人声鼎沸。到了明代中后期,沙市更是跻身全国十二大商业都会之列,成为长江沿岸的重要商埠。
1895 年,沙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百年商埠”的名号由此打响。一时间,外国洋行、码头仓库在长江边拔地而起,沙市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经济实力飞速攀升。巅峰时期的沙市,工厂林立、商贸繁荣,综合实力在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是名副其实的“湖北第二大城市”,其辉煌程度令人惊叹。
对于 80 后、90 后来说,“活力 28,沙市日化”这句广告语,几乎是刻在童年记忆里的声音。当年,沙市日化生产的洗衣粉风靡全国,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沙市工业辉煌的最佳注脚。那时的沙市,不仅工业发达,城市建设也颇具规模,街头的百货大楼、电影院、公园,丝毫不逊色于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省内也处于上游。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1994年,沙市与荆州地区合并为新的荆州市,沙市成为了荆州市的一个市辖区。身份的转变,并没有很快改变沙市人心中的认知。直到现在,很多沙市人依然习惯说自己是“沙市人”,而非“荆州人”。这种强烈的地域认同感,源于沙市曾经的辉煌,也藏着当地人对那段黄金岁月的怀念。
走在如今的沙市区,还能感受到当年的影子。中山路步行街保留着不少民国时期的建筑,青砖灰瓦间透着老商埠的风情;长江边的码头虽不复当年的繁忙,但江风拂过,仿佛还能听见旧时的船鸣;街头巷尾的小吃摊,沙市早堂面、大赛巷牛肉米粉的香气,勾连着几代人的味觉记忆。在这里,你能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老厂房被改造成文创园,年轻人在里面喝咖啡、玩滑板,而老一辈人则在旁边的茶馆里,用带着沙市口音的方言聊着往事。
沙市的“特别”,不仅在于它曾经的地位,更在于它独特的城市气质。它既有长江港口城市的开阔与包容,又有老工业基地的坚韧与厚重。即便如今成为了荆州的一个区,沙市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让它在荆楚大地上显得格外亮眼。你有没有来过沙市呢?对沙市印象如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