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赵存西,退休生活已走过十个春秋。其中五年,他与老伴投身自驾游的浪潮,车轮碾过无数条公路,看过不同城市的日出日落。如今,他常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望着窗外的梧桐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身边人:年过六十的老人,或许安安稳稳待在家里,才是最好的选择。
## 一、从向往到启程:自驾游的种子悄然萌发
退休前的赵存西,和老伴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规律,却掩不住两人对远方的向往。那时候,他们唯一的旅行方式就是报团。大巴车穿梭在各个景点之间,导游拿着小旗子在前面带路,讲解词像背课文一样流畅。他们跟着人群挤上台阶,在标志性建筑前匆匆拍张照,然后又被催促着赶往下一个地方。
“就像赶场子,一点意思都没有。”赵存西不止一次和老伴念叨。更让他们反感的是一次云南昆明之行。导游把他们带进一家玉石店,货架上的玉器琳琅满目,价格却高得吓人。“不买就不让走,导游堵在门口,脸色难看极了。”老伴至今想起,还会皱起眉头。那次旅行回来,两人对报团游彻底失去了兴趣。
转折发生在一个普通的下午。赵存西躺在沙发上刷视频,一个旅居博主的视频跳了出来。屏幕里,博主开着一辆越野车,副驾驶上卧着一条黄色的拉布拉多。车子行驶在草原上,远处是连绵的雪山,博主对着镜头说:“喜欢这里,就停下来住几天,看看日出,听听风声,这才是旅行该有的样子。”
赵存西的心猛地一动,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他把视频转给老伴,两人盯着屏幕,半天没说话。“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老伴先开了口,眼睛里闪着光。那天晚上,他们躺在床上,聊了很久,约定退休后一定要像博主一样,开着车,去看那些没看过的风景。
退休手续办下来的那天,赵存西和老伴激动得失眠了。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开始忙活起来。家里那辆开了八年的小轿车被置换掉,换成了一辆银白色的越野车,后备箱足够大,能装下两人的行李和露营装备。他们趴在桌子上,对着地图圈圈画画,制定出行攻略,从路线规划到每天的预算,都写得清清楚楚。赵存西还网购了一堆旅游用品,帐篷、睡袋、便携式燃气灶,堆满了客厅的角落。
第十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赵存西就把行李搬上了车。老伴系着围裙,从厨房里端出两个煮好的鸡蛋,塞进他手里。“路上慢点,别急着赶路。”她叮嘱道。车子缓缓驶出小区,赵存西打开车窗,清晨的风带着凉意吹进来,他回头看了一眼家的方向,然后踩下油门,向着第一个目的地——山东日照出发。
一路上,车里放着老伴喜欢的老歌,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从高楼林立的城市到绿油油的田野,再到连绵的山丘。11个小时的车程,赵存西竟然一点都不觉得累,心里的兴奋像揣了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
到了日照,他们直奔海边。海水蓝得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沙滩上的沙子洁白细腻,踩上去软软的。赵存西和老伴脱了鞋,沿着海岸线慢慢走,海水一次次漫过脚面,带着一丝清凉。傍晚时分,他们坐在沙滩上,看着太阳一点点沉入海面,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像一首温柔的歌。“真好啊。”老伴靠在他肩膀上,轻声说。
这次旅程只待了五天,但给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他们开始了每月一次的自驾游,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 二、旅途背后的隐忧:问题接踵而至
随着自驾游的次数越来越多,最初的兴奋渐渐被各种问题冲淡。赵存西发现,这场看似自由惬意的旅行,背后藏着不少让人头疼的事。
**开销如流水,退休金难以支撑**是第一个难题。赵存西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来每月有一万六,他们原本计划每月存五千,剩下的一万一用来旅行。本以为这笔钱足够宽裕,可实际花费却远超预期。
即使去的是四五线城市,开销也低不下来。住的酒店选中等价位的,一晚上也要两百多;吃饭不敢进高档餐厅,就在路边的小饭馆解决,一顿饭也要五六十;加上油费、过路费,还有景点门票,一天下来,最少也要花小几百。“去一趟远的地方,一个月的退休金就没了一大半。”赵存西算了笔账,眉头紧锁。有一次在景区,一瓶普通的矿泉水卖五块钱,他犹豫了半天,还是没舍得买,自己从车里拿了自带的凉白开。
**身体的疲惫感越来越明显**,是让赵存西最无奈的事。他有着二十多年的驾龄,退休前在单位还是车队的骨干,一直觉得自己身体硬朗,开车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可自驾游到第三年,他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了。
脖子、肩膀、腰,这些地方总是隐隐作痛,刚开始贴贴膏药还能缓解,后来越来越严重。有一次去北海,路程远,他第一天就开了四五百公里。一路上精神高度集中,眼睛盯着前方的路,不敢有丝毫松懈。到了第二天,在服务区停车休息时,他想伸个懒腰,却发现身体僵硬得像块石头,脖子转不动,腰也直不起来。老伴在一旁帮他捶背,心疼得直掉眼泪。
更吓人的一次,是在高速上开车。突然之间,赵存西觉得心慌得厉害,胸口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喘不上气。他赶紧打转向灯,把车开到应急车道,拉上手刹,推开车门就往下跳。站在路边,他大口大口地喘气,脸色苍白,冷汗顺着额头往下流。老伴吓坏了,拿出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给他含在嘴里。过了十几分钟,他才慢慢缓过来。“那一刻,我真觉得自己可能要不行了。”赵存西后来回忆说。
**交通安全问题**也让他们提心吊胆。路上的司机形形色色,有的开得飞快,在车流里穿梭;有的则慢悠悠地占着快车道,鸣笛也不理会。一次在国道上,一辆大货车走在路中间,赵存西想超车,可对面车道时不时有来车,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只能跟在大货车后面,看着它慢悠悠地往前挪,原本一个小时的路程,走了两个多小时。
还有一次去贵州,车子在山路上抛锚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手机信号时有时无。赵存西打开引擎盖,对着发动机看了半天,也没找出问题所在。老伴急得坐在路边哭,嘴里念叨着“这可怎么办”。赵存西强作镇定,一遍遍地拨道路救援的电话,终于打通了。等救援车赶到时,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看着救援人员把车拖走,两人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更让他们后怕的是,有一次半夜导航把他们导到了一条偏僻的小路上。路上没有路灯,周围黑漆漆的,只能看到车灯照出的一小片地方。路两旁的树影张牙舞爪,像怪兽一样。赵存西握着方向盘的手全是汗,老伴紧紧抓着他的胳膊,大气都不敢出。直到开出那段路,看到远处村庄的灯光,两人才长长舒了口气。
**吃住不习惯**,也成了旅途中的一大困扰。车里空间狭小,长时间坐着,老伴就说头晕恶心。赵存西只能每隔一段时间就在服务区停下,让老伴下车活动活动。住酒店也不省心,有一次为了省钱,他们选了一家便宜的招待所。推开房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床单和被罩看起来脏兮兮的,上面还有不明污渍。“那晚我几乎没睡着,就坐在椅子上等到天亮。”赵存西说。
吃饭问题更让他们担心。年纪大了,肠胃功能不如以前,稍不注意就会闹肚子。有一次在一个小镇上,老伴吃了一份炒面,当天晚上就上吐下泻,折腾了一整夜。赵存西急得团团转,半夜在陌生的小镇上找药店,跑了好几家才买到药。看着老伴虚弱的样子,他心里又心疼又后悔。
**做攻略的繁琐**,也渐渐消磨了他们的热情。以前觉得报团游形式化,可真到自己做攻略,才知道有多麻烦。出发前,赵存西要查路线、看天气、订酒店、查景点开放时间,还要算好每天的预算,常常忙得头昏眼花。老伴则负责收拾行李,衣服、药品、生活用品,一样都不能少。
可就算攻略做得再详细,也总有意外发生。一次他们特意去一个很有名的古村落,开车走了四个多小时,到了门口才发现,因为疫情防控,村落不对外开放。两人只能在门口拍了张照,又失望地往回走。“那种感觉,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浑身的力气都白费了。”赵存西说。
## 三、回归平淡:家中的日子也有滋味
一次次的麻烦和意外,让赵存西和老伴对自驾游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万一在路上出点什么大事,可怎么办?”老伴不止一次跟他说。最终,他们决定结束这场持续了五年的自驾游,把车停回了车库,钥匙被赵存西收进了抽屉里。
回到家的日子,起初有些不适应。每天醒来,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慢慢的,他们发现,在家的日子其实也很有滋味。
赵存西开始整理书房,把以前没看完的书找出来,每天下午坐在书桌前看几页。老伴则迷上了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各种花草,有绿萝、月季、君子兰,每天浇水、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天气好的时候,两人会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公园里有很多和他们年纪相仿的老人,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坐在长椅上聊天。他们也加入进去,慢慢认识了不少朋友。
社区的老年大学开课,赵存西报了书法班,老伴报了绘画班。每周去上两次课,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日子过得充实又快乐。周末孩子们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饭,说说笑笑,那种温馨的感觉,是旅途中从未有过的。
“以前总觉得外面的世界精彩,其实家里的日子也不差。”赵存西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喝着老伴泡的茶,看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慢悠悠地说。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身上,暖洋洋的。
小区的花园里,赵存西和几个老朋友在下象棋。他举着棋子,眯着眼睛思考着,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老伴则和几个阿姨在旁边跳广场舞,音乐声欢快动听。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车库里的那辆越野车,已经很久没动过了,车身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但赵存西并不在意,他知道,比起远方的风景,眼前的平淡和安稳,才是这个年纪最该珍惜的东西。
傍晚时分,赵存西和老伴手牵着手在小区里散步。路灯亮了起来,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明天去买点菜,给孩子们做顿红烧肉吧。”老伴说。“好啊,再买瓶好酒,我和儿子喝两杯。”赵存西笑着回答。两人的笑声在安静的小区里回荡,温暖而踏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