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港城日照与诗意甘南
随着“铁腚大巴”系列西藏线的成功开通,并多次发班,随之衍生拓展开通的甘南线也迎来首班发团。
这也是日照日报社与日照市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旅游公司创新合作,推动日照旅游“走出去”、日照文旅宣传“扩散开”的首班团队。
这9天时间里,将从日照的海风里启程,一路向西,驶向神秘的甘南藏地,让日照的活力与甘南的圣洁碰撞——“铁腚大巴”甘南游以新式“慢旅行”“体验感”的方式,既将游客送出去、拉动消费,又在旅途中以多种方式反向推介日照,实现着从短期热度转化为可持续竞争力的转变。
即日起,将推出系列报道,通过沉浸式、体验感等方式,全方位展现“铁锭大巴”特色,旅途过程中的美好所在,分析沿途城市与港城日照的发展轨迹与可鉴经验,并为读者提供详实的出行参考。
“铁腚大巴”甘南线第一站:
洛阳的未央风华与智创未来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跃出黄海,日照,这座被碧浪金沙拥抱的港城,早已用万平口的潮声与灯塔的微光,滋养向往远方的脚步,为勇敢的旅人备好行囊。
带着日照人特有的豪爽与坚韧,去高原,去草甸,去湖泊, 由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旅游公司运营的“铁腚大巴”转动数千公里车程,感受一路特色一路风光。
8月2日,于暮色四合之前,日照“铁腚大巴”抵达了这次行程的第一站:有着十三朝古都历史的洛阳。
此刻,洛邑古城的老街上,游客依旧川流不止,身着唐制汉服的女子从18岁到80岁都不罕见,她们精心扮上唐朝妆面,在老街的各个角落实现着时空穿越的心愿。
周遭,极具洛阳特色的牛肉汤、牡丹菜式、焦炸丸子等小吃冒着热气与香气,“洛阳”派头十足。
提起洛阳,很多人都会想起十三朝古都,想起“神都”,想起“洛邑”,想起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这座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城市,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 从夏朝二里头遗址的“最早中国”,到商周洛邑王城;从东汉、曹魏的“天下之中”,到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始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诞生了“河图洛书”“儒家理学”(二程)、“佛教祖庭”(白马寺)、“龙门石窟”等璀璨文化,见证了“唐三彩”的绚丽、“洛阳纸贵”的盛况,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历史都给予了这座城市极高的偏爱。
如今,坐在洛邑古城的角落,点一杯酸梅汤,细细品味这座老城过往中的酸甜苦辣,在跌宕起伏的过往中,似乎能够得见光阴罅隙里落下来的一缕微光。
这缕微光,照过千年长河,辉映现今与未来。
当搜索引擎里出现这组数字,才发现,洛阳的今天,从未辜负历史的偏爱:2024年,洛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818.6亿元,呈现出逐季加快的增长态势;在产业结构上,第二产业增加值贡献突出,达到2362.7亿元,依旧是洛阳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也达到3219.4亿元,为洛阳的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此背后,既有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破土而出,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轰鸣启程,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熠熠生辉等无数“全国第一”在此竞相绽放,也有新形势下,“洛阳制造”以铿锵之姿叩开工业化大门,发力科技赋能,打造了先进装备、现代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多个千亿级产业链的蓬勃之姿。
先进装备、新型材料、车辆及零部件制造,这一辙发展轨迹与今天的日照竟如此精准契合——日照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是钢铁产业和车辆及零部件制造产业。
文化背景与创新发展,何其相似。
处于黄海一隅的日照,有史之重若如千金,有文之盛传承千古,而在经济发展方面,这座城市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根基、以新兴产业集聚成势为动能、以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突破,正在构建起多元融合的产业发展新图景。
“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落到风口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是洛阳制造实现飞升的关键所在。
而日照,也在“项目提升年”中持续发力,致力打造港产城融合新样板,一批批“重量级”项目落地投产,越来越多的项目潜能转化为发展动能,为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构筑起厚实而硬核的奋进底色。
喝完那杯酸梅汤,品味完古朴而又新质的洛阳,时间已是深夜,带着对城市的思索,对“铁腚大巴”系列甘南线的深入探索,也更加期待。
下面进入广告时间:
通过日照日报参与“铁腚大巴”系列路线的专线报名优惠活动仍在继续,四大线路同时接受报名,并接受其他线路、其他班次的咨询。
专线报名将为大家的旅程带来更实在的优惠、更贴心的服务,报名专线电话为:13963043558(微信同号)。
记者:刘江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