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陈维灯 实习生 王子蒿
8月5日清晨6点,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的集镇早市已蒸腾起烟火气——挎着竹篮的游客与挑着带露蔬菜的农户讨价还价,25℃的山风裹着土家山歌掠过青瓦屋檐。
同一时刻,恒合三峡古枫香园的“枫香记”系列精品民宿、栖凤湖畔山庄等规模化民宿,以及方家院子等原乡客栈里,不少游客仍在高山清晨的静谧中酣睡。
刚刚过去的7月,这个平均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土家族乡,涌进了超过10万人次的避暑纳凉游客,130余家特色民宿一房难求,高山“凉资源”正源源不断为当地带来“热经济”。
凉资源+特色民宿,留住越来越多游客
“恒合森林覆盖率65%,年平均气温10℃-18℃,还有饮鹿湖、栖凤湖两个大型湖泊,发展农文旅融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恒合土家族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曾经的恒合,因地处高远、交通不便而“养在深闺人未识”,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康养旅游,逐渐声名鹊起。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特色民宿更是“圈粉”无数。目前,当地共培育各类民宿130余家,平均每0.6平方公里就有一家。
恒合土家族乡的特色民宿。通讯员 张倩 摄
五星村的“山里人家”民宿,透着徽派建筑韵味:白墙黛瓦清新素静,院里怪石盆景姿态各异,院外晚风拂过松涛阵阵。游客栖居于此,看青山隐在白云间,蝴蝶自在穿行于清涧,晚霞朵朵绽在天边,恍若走进诗画里。
凤安村二组的“保管室”民宿,名字颇有来头。经营者向云路解开谜底:“这里原是村里存放集体粮食的地方,村民都叫它‘保管室’,改成民宿后便沿用了这个名。” 小院里,一栋上世纪70年代的土木结构老房被完整保留,冬暖夏凉的特质格外受游客青睐。
诸如此类的特色民宿不胜枚举,共同构成恒合独特的“民宿经济”,让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在此停留。
好山好水藏着 “好耍事”
许多游客为恒合的清凉而来,因特色民宿爱上这里。但真正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的,是恒合立足实际挖掘优势,在好山好水里藏下的“好耍事”。
8月6日清晨,恒合场镇上的早市已熙熙攘攘。在清晨凉爽的微风中,叫卖声、询价声、闲谈声交织,满是鲜活的烟火气。
“这里的蔬菜新鲜,我每天都来逛。”游客朱先生已在恒合避暑半个多月,对于恒合为游客打造的集镇早市十分喜欢。
恒合土家族乡的田园风光。通讯员 张倩 摄
不久前,恒合举办的“甜蜜恒合·果香漫山”高山水果采摘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在恒合凤安社区凤山果迷果园,1200米的高海拔让瓜果积攒了充足的阳光与雨露精华。果园里,游客们或踮脚摘“果王”,或俯身拾“珍宝”,竹编果篮很快堆起各色鲜果。
“平时带孩子在城里待久了,来这儿踩踩泥土、闻闻果香,比上多少兴趣班都实在。”王先生带着孩子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不仅有采摘节,入夏以来,恒合依托高山清凉气候与浓郁民族风情,推出了2025年夏季文体旅系列活动,包括“寻味恒合·善食康养”菜品节、夏季乡村村晚、高山生态欢乐跑等活动。
6月至9月,恒合的“清凉盛宴”以“周周有爆点、月月有主题”为特色,将高山清凉、民族文化与乡村生活巧妙融合,让恒合的高山风光与土家文化成为避暑经济的“热引擎”。
除了节会活动,恒合蓬勃兴起的露营、夜市、特色美食等多元消费场景,也让游客愿意“多待几天”。每到夜幕降临,场镇烧烤摊前吆喝声不断,游客们或围坐品美食,或在民族广场拍照打卡,不亦乐乎。
人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在游客住得舒心、玩得开心的同时,恒合还想方设法为游客解决后顾之忧。
6月26日,全市首个聚焦高山避暑人群的政务服务类驿站——恒合高山避暑政务驿站正式投用。这里可实现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办理,群众不用再回原户籍地办理,缩短了时空距离,节省了人力物力。
恒合土家族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6月至9月,近5万名万州城区群众、1万名周边区县及外省市游客会在恒合“安营扎寨”避暑消夏。在这些避暑人群中,老年人和学龄儿童占比较大,他们在享受山间清凉惬意的同时,也面临着往返城区路途遥远、不熟悉办事流程等异地办事的诸多难题。
热闹的夜市。通讯员 张倩 摄
为切实解决避暑群众的急难愁盼,万州区政务服务办精准梳理出老年认证、医保报销、教育服务、社保查询、学籍证明、营业执照、民政服务等高频事项清单,最终将100项群众关切的事项集成到驿站,让“候鸟”群众办事不用再“飞回老家”,真正实现“人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