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一位同龄好友,自驾赴青岛旅游。途中,他发微信告诉我,已经到达青岛主城区的崂山区了。并半开玩笑问我,有什么需要带的吗?
说起崂山,我想起年轻在部队时的一位老首长,他就是山东省青岛崂山人,叫黄红伟,1967年兵,在团职岗位上转业后,回老家崂山。老首长,今年应该有七十六七岁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当时的驻浙某部服役,老首长当时是我所在某部二大队的副大队长。因我就住大队办公室同幢楼的宿舍,所以基本上每天与他抬头不见、低头见。
黄副大队长是标准的山东大汉,个儿又高又胖,十分魁梧,他的嗓门尤其大,让一般人想象不到。一次,我们为副大区机关铺设电缆,当时全大队从大队长、教导员到电话台的女兵,集体出动,几百号官兵,以一字纵队排开,扛着这根目测足有三、四华里长的电缆,似一条逶迤的巨龙,蔚为壮观。
由于电缆是整一根线,所以队伍必须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另行禁止。当时部队没有喇叭,就靠总指挥黄副大队长亮着大嗓门喊口令:蹲下、扛电缆、起立、起步走、注意步伐、小心拐弯了……!官兵们扛着这条电缆,在黄副大队长那个极富穿透力的大嗓门指挥下,有条不紊、按时顺利完成任务。
所以,大家给黄副大队长取了一个外号:大老黄。
我听老兵说,黄副大队长还有一个外号:土匪排长。当然,这是官兵背后才敢叫的。
据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黄副大队长当排长时,有一次他与另外一位排长(同为1967年兵,上海人,后营级转业),可能在外面喝了酒,有点高。晚间返回营区,途中经过一处半山腰,借着酒劲,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枪打了野兔,还是什么小动物。这事也不知怎么的,让上级首长给知道了。副大区机关分管直属部队的一位副参谋长(副军级)在军人大会严厉点名批评:“这是什么作风,这是土匪!”,以后,大老黄从“土匪排长”,一直被官兵背后叫到“土匪连长”、“土匪营长”和“土匪团长”。
黄副大队长对我十分的好。有一天,他带我和分队长(排),从市区办完事后,返回驻地,因为没了长途汽车班车,他打电话通知通信连开来一辆三轮摩托车。他让分队长坐在驾驶员后面,把最好的位置——车斗,让给了我,又高又胖的他,就坐在放着备胎的位置上。
当年从城区到部队驻地,有将近三十公里的路,而且有一大半还是沙土路。可想,当时那么胖身材的黄副大队长坐在那只备胎上该有多辛苦。
今天,我每每想起这事,就十分感动,且不说他当时是隔了我好几级的首长,仅岁数就比我大十几岁。
早些年,出差去青岛,几次想去崂山找这位老首长,可惜,因不知黄副大队长的地址和联系电话,一直没有成行。
对了,黄副大队长特别喜欢喝酒,每次到我的宿舍来,常蹲下身子,瞧瞧我们床铺底下,有没有酒。如果有,没收!
呵,黄副大队长,一个多好的人,想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