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6日)
《贵州日报》整版聚焦绥阳
报道《构建“双河溶洞群洞穴旅居旅游生态区 ”绥阳文旅体融合奏响发展强音》等文章
《构建“双河溶洞群洞穴旅居旅游生态区 ”绥阳文旅体融合奏响发展强音》全文内容如下:
作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板块,遵义市绥阳县立足“洞林秘境·翡翠山水·诗画绥阳”的定位,依托境内693个旅游资源单体(含4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的富集优势,将双河洞437.1公里的世界级洞穴系统、旺草万亩油菜花海等自然奇观,与“侠客咖啡”极限挑战、溶洞音乐会等创新业态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双河溶洞群洞穴旅居”旅游生态圈。
这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以县域经济破题、以文旅产业赋能,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探索出的新路径。绥阳正以文旅产业的蓬勃活力,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世界级资源赋能
彰显强大引流效应
绥阳县以“洞林秘境·翡翠山水·诗画绥阳”为发展定位,正将世界级资源转化为强劲发展动能。作为“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和“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双河洞以437.1公里的探测长度成为喀斯特地质奇观的璀璨明珠。
2025年探秘贵州·翡翠绥阳双河洞山地穿越挑战赛在此激情上演,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800余名选手穿越溶洞与地下河谷,其创新的“洞穴+体育”模式带动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40%,成为文旅体深度融合的典范。
与此同时,该县旺草镇万亩油菜花海打造的“春花·村市”游购乡村活动,也已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标杆项目。2024年“春山‘油’学·花间集市”吸引7.8万人次踏花寻味,让传统“田埂摆摊”升级为现象级消费场景;同年稻田音乐节更创下36.8万人次的客流高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万元,推动乡土文化强势“破圈”。
今年3月启幕的“春花·村市”再度升级,通过花海观光、乡村集市等八大特色场景,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乡村春日体验,形成“北花南洞”的特色文旅发展格局。
绥阳县以“文为灵魂、农为底色、旅为纽带”的发展理念,将双河洞的地质科考成果与洞穴艺术深度融合,同时推动旺草农耕文化与赏花经济有机结合,构建起“资源——产品——体验”的完整产业链条。
2025年“洞听天籁 漫游地心”溶洞音乐周期间,侗族大歌在洞内形成的天然立体混响令人沉醉,国漫经典《云宫迅音》与威亚表演的创意融合震撼全场,活动带动绥阳县9个A级景区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7.3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22%和22.96%,彰显了强大引流效应。
三大要素协同发力
创新场景激活消费生态
在旺草镇“春花·村市”现场,载人热气球低空观光项目让金色花海如巨幅油画在脚下铺展,游客袁红英带着女儿体验时感叹:“飞上天空俯瞰花海的瞬间,美得让人窒息!”而“烟火寮村”集市中,70余名摊主展示的旺草竹编、特色血旺等土特产供不应求,摊主华修敏的摊位日均销售血旺豆腐超千碗。
活动创新引入的“低空经济、庭院经济、研学基地”模块,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体验。在油菜花主题DIY工作坊,游客王丹丹亲手制作了绿黄配色的漆扇,兴奋地表示:“拿着自己做的扇子在花田打卡,这种体验太独特了!”贵州揽途研学已组织两批150人团队前来开展研学活动,辅导老师舒红透露:“我们计划与这里深度合作,把研学课程推荐给更多学校。”
双河洞景区则开启了“地心消费”新模式,以侠客咖啡为核心引爆点,联动洞穴图书馆、溶洞音乐会形成业态矩阵。2025年溶洞音乐周期间,景区独创的“极限挑战喝咖啡”活动成为现象级打卡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高空钢索行走、飞拉达攀岩等刺激项目,洞穴露营区让游客在千年钟乳石下伴着地下溪流入眠,“地心集市”汇集的白苗药枕、苗绣等民族文创产品深受喜爱,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增收超50万元。红果树景区推出的16℃溶洞火锅宴成为抖音爆款,48元的“洞穴火锅+门票”套餐吸引毕节游客周炳良专程打卡:“在溶洞里吃火锅太凉快了,必须推荐给亲友。”
“民宿+”模式
促过夜经济升级
温泉镇洞庭旅居、鑫源民宿等完成升级改造后,接待能力与服务品质显著提升。洞庭旅居民宿新增的庭院景观与户外休闲区成为网红打卡点,负责人余恩喜介绍:“每逢节假日客房都供不应求,政府还帮我们改善了周边环境,游客体验更好了。”鑫源民宿新增的农家特色餐饮服务采用自种蔬菜,游客可参与采摘体验,负责人王亚亚表示:“庭院改造后,游客休息区域扩大了,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双河客栈的升级改造堪称典范。由国内著名设计师操刀,93间客房在保留黔北民居特色的同时融入70多种现代风格,2024年带动全县游客入住65.57万人次,有力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
绥阳县梳理出155个民宿资源点位,与杭州借宿文旅合作打造洞穴旅居生态圈,宽阔红河、枧坝黄鱼等民宿集群正探索“民宿+研学”“民宿+康养”等创新模式,让游客在探洞之余尽享田园宁静。
服务与营销
驱动品牌出圈
绥阳县构建的“县镇联动、部门协同”服务保障机制,在2025年音乐周期间赢得广泛赞誉。无人机实时监控客流、警车灵活调度疏导交通、志愿者贴心服务特殊群体,游客李莉感慨:“这里的服务太人性化了,警车都能免费乘坐,天热还发水,必须带朋友再来。”
在营销创新方面,绥阳县借力新媒体实现品牌破圈。“旺草稻田音乐节”抖音话题播放量达219万次,两次登上遵义热度榜榜首;“春花·村市”相关内容引发小红书、抖音UGC传播热潮,游客莫让群的花间美照收获大量点赞:“姐妹们都玩疯了,美食和花海太治愈!”这种全民传播模式让绥阳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三产融合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旺草镇“一节一市”模式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样本。70余种农产品通过集市转化为旅游商品,带动当地农户人均增收超万元。宽阔镇“黔北凉都农文体旅活动”融合康养旅居、民族文化表演等业态,黄杨镇“辣么美丽”活动举办的辣椒采摘比赛,让游客在体验农事的同时采购农特产品,形成“活动引流——消费转化——品牌传播”的良性循环。
更值得关注的是,绥阳县正推动农业与教育深度融合。12个研学基地开发的70余门课程中,农耕体验课程深受欢迎。首届“青春遇见绥阳”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吸引13037名大学生参与,他们在劳动教育基地学习农耕技能,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培养科学思维,这种“行走的课堂”模式既传承了农耕文化,又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文旅体融合
开辟业态创新蓝海
绥阳县打造的“洞穴+”系列业态已成为贵州文旅创新的标杆。除了已形成品牌效应的溶洞音乐周、山地穿越挑战赛,双河洞景区还推出飞拉达体验赛、SRT绳索体验等项目,让体育竞技与洞穴探险完美结合。来自巴基斯坦的选手达阳参加5公里赛道后赞叹:“在洞里跑步像在画里一样,太神奇了!”
自驾游市场的开拓更是亮点频现。今年5月,贵州路虎俱乐部、贵普大队等组织的100余名自驾车友深度体验绥阳,贵州路虎俱乐部副队长陈永飞盛赞:“这里是‘避暑之都,爽爽绥阳’,气候太适合户外运动了!”普拉多车友会会长潘立立对溶洞发车仪式印象深刻:“这种体验全国罕见,以后要带更多车友来打卡。”绥阳县正以“爽爽气候”和“硬核体验”,成为川渝自驾爱好者的避暑首选地。
世界级景区
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5A级景区申报已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完成规划编制。绥阳正加快推进“双河溶洞群洞穴旅居”旅游生态圈建设,持续推出“洞穴+音乐”“洞穴+体育”“洞穴+诗歌”“溶洞+研学”等新兴业态,将“洞穴+”旅游产品打造成独具特色的“贵州经典”。
绥阳县体育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郭婷婷说:“绥阳将深化与周边省市合作,持续推出‘洞穴+’新业态,让文旅体融合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从金黄花海到地心秘境,绥阳正以“洞林秘境”的独特气质,书写着从资源优势到产业胜势的转型篇章。
随着“北纬28°的翡翠”世界级景区建设提速,这座被央视《新闻联播》点赞的“宝藏县城”,正以溶洞音乐会、洞穴马拉松等创新业态,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特色路径,成为贵州文旅融合发展的璀璨新标杆。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王宇
副总编辑:彭坤煜 陈霞
责任编辑:张丽 | 责任校审:陈霞
来源:贵州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