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入和管理。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夏塔景区一吊桥其中一条桥索断裂,发生桥面倾斜,造成人员伤亡。图/四川交通广播视频截图
文 | 余明辉
据央视新闻消息,8月6日18时许,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夏塔景区一吊桥其中一条桥索断裂,发生桥面倾斜,桥上29人滑落。其中,5人不幸遇难,22人受轻伤,2人伤势较重,受伤人员已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接受身体检查和医疗救治,无生命危险。
接报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前往事故现场,指导地方做好伤员救治、现场处置、事故调查等工作,督促有关方面深刻吸取教训,迅速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强化安全监管工作,坚决防范遏制事故发生。
这起惨痛事故令人痛心和遗憾,如同一记重锤,再次敲响旅游安全警钟。
“祸患常积于忽微”,此次事故并非偶然。据三湘都市报报道,2024年6月19日,该景区这座吊桥就曾发生断裂事故,当时吊桥一侧主绳损坏导致倾斜,游客惊慌,有人摔倒。事故发生后,景区方面迅速闭合桥梁区域进行维修,并承诺加强日常检查、制定定期检修计划,以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可短短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过去,悲剧就再次重演,这怎能不让人质疑:当初严肃承诺的维修和日常检查、检修究竟何在?
检索相关新闻不难发现,景区网红吊桥断裂事故,并非个例。2023年7月,云南曲靖会泽大地缝景区玻璃滑道断裂,皮划艇相撞,游客险些坠落;2021年2月,贵州毕节大方县奢香古镇网红桥断裂,钢架弯曲砸地,多人受伤。这些事故,都指向景区吊桥旅游项目的高危险性。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相关旅游经营者对此更该小心、审慎才对。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今年5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索道、游乐设施、专用机动车辆、游船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需要追问的是,在此背景下,该景区在首次事故后,当地相关方面承诺的维修和日常管理到底落实得如何?是走过场、做样子,还是真刀真枪整改?若进行了彻底维修整改,符合国家相关设计、施工、安装标准,日常管理严谨有序,怎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两次发生同样问题?
这背后,或明或暗指向的是相关部门玩忽职守,将游客生命安全视同儿戏,对此必须彻查到底。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景区经营安全,关乎游客生命,关乎自身发展。近年来,群众休闲娱乐需求多元化,浮桥吊桥游乐项目增多,部分成为“网红打卡地”。但一些浮桥吊桥项目建设标准低、管理差,安全风险日益凸显。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景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浮桥吊桥类设施项目安全管理。
旅游法、旅游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规定,旅游经营者要确保服务场所、项目和设施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定期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排除隐患……
该景区显然未能严格履行这些法定责任。第一次事故发生后,景区若能及时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制度,日常的检查、维修做到位,何来短时间内的二次事故?
旅游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景区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入和管理。相关部门更要严格监管,对违规景区重拳出击,该整改的整改,该关停的关停,让法规长出“牙齿”。
此次该景区吊桥两次断裂事故是血的教训。有关方面必须深刻反思,以案为鉴。类似悲剧的上演,损害的是地方和整个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新京报评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