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方小伙伴在38℃高温里“融化”时,在吉林,你却可以穿着薄外套在长白山吸氧、在松花湖吃鱼、在帐篷里啃冷面——这波“清凉暴击”能火出圈,真不是靠运气!
今天就扒一扒吉林把“凉资源”玩成“流量密码”的三层逻辑,这股把夏天过成诗的智慧,值得所有地方抄作业!
第一层:把“老天爷赏饭”变成“独家爆款”
——普通人看风景,吉林人算经济账
谁都知道吉林夏天凉快,但能把“22℃”变成印钞机的,才是真・商业鬼才!
冷鱼热卖?这波操作绝了
松花湖的开江鱼凭啥让北京人跨城追着吃?吉林直接搞出“品鱼街+鱼市集+长春分舵”,从4月卖到5月,硬是把冷水里的鱼变成“避暑伴手礼”。数据说话:五一假期松花湖接待量暴涨62.8%!
滑雪场改行当“避暑山庄”?脑洞好大→
冬天的雪道夏天种满花,缆车把人往22℃的森林里送,再塞进热气球、越野UTV……松花湖度假区这波“雪场变乐园”,让游客从“看雪”到“玩山”,体验直接翻倍!
最绝的是这个:夏天能看雾凇!
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把雾凇搬进室内,35℃的天裹着棉袄玩冰雪?这哪是避暑,分明是“反季节凡尔赛”!
核心逻辑:不是有啥卖啥,而是把“凉资源”拆成“稀缺体验”——别人卖温度,吉林卖“只有这里能有的快乐”。
第二层:帐篷一搭,把“景区游”变成“过日子”
——露营经济的尽头,是把日子过成诗
在吉林露营,真的和别处不一样!
30分钟从写字楼扎进“野生快乐”
长春南溪湿地公园的草坪上,朝鲜族桌布配冰冷面,烤串的烟火气混着孩子的笑声——姚女士说:“帐篷挨着帐篷的感觉,比景区解压100倍!”
滑雪场、农田都能搭帐篷?太会玩
北大湖把雪道改成3.5万平方米花海营地,房车营位带独立水电桩;长白山的星空帐篷外就是ATV赛道,玩累了直接躺平看星星;四平更绝,把营地扎在农田边,露营还能顺便体验摘菜……
10万个帐篷点位,撑起“全城狂欢”
长春“百营万帐”计划太懂年轻人:音乐喷泉、万人大合唱、蓝胖子云朵市集……端午假期北湖公园就涌来1.6万人,这哪是露营,分明是“城市夏日派对”!
核心逻辑:不搞“高大上”,只做“接地气”——把避暑变成“家门口的小确幸”,谁能不爱?
第三层:从“来一次”到“住下来”
——全链条赚钱的秘密,藏在细节里
吉林最牛的不是吸引游客来,而是让你来了就花钱、花了还想再来!
一条河带火一片区?这才是高手
长春肆季南河凭啥日均10万人打卡?2万平方米粉色沙滩+东北最大水幕秀只是引子,真正厉害的是“沙滩电影+微醺市集+亲子乐园”全时段安排,顺便带火周边饭馆、文创店、停车场……一条河撑起一个消费圈!
长白山不止能看天池,还能“追鹿”️
今年长白山放大招:峡谷溯溪、悬崖咖啡玩心跳,新开的“鹿”主题度假区撸萌宠,再配上民宿和农家菜……从“一日游”变成“深度游”,钱自然多花几倍!
数据不会说谎:省外游客占32%,景区搜索量暴涨45%
从一口鱼、一次露营,到住民宿、买特产,吉林把“22℃”变成一条产业链——你以为来避暑,其实掉进了“快乐消费陷阱”(心甘情愿那种)。
核心逻辑:不只卖“凉快”,而是卖“凉快+美食+文化+快乐”的打包服务——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这才是长久生意经!
最后说句大实话:吉林的夏天能火,根本不是靠运气——
用第一层逻辑把资源变成特色,用第二层逻辑把特色变成体验,用第三层逻辑把体验变成消费——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谁能拒绝22℃的快乐?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赵广欣 刘姗姗 实习生 刘重奇
责编:金馨鑫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