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晨报】
暑假期间
博物馆迎来大客流
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的现象
时有发生
有游客反映,相较于平日,上海自然博物馆内被乱丢的垃圾数量明显增多。为此,有市民呼吁:到博物馆亲子游的大人们,不仅要将知识教给孩子,更应作为榜样,将“垃圾不乱扔”的文明规范,传递给孩子们。
观众心声
被丢弃在展区的垃圾让人不适
近日,一博主在社交平台发文反映,其在几日前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时,看到了让她深感不适的情景:一些食品的外包装或喝空了的饮料瓶,被随意丢弃在了标本展池周围;一些糖皮、纸屑甚至掉落至展池内,出现在了标本附近。
“成堆的垃圾,像是刚野餐完了一样。”博主说,这些出现在自然博物馆展区内的垃圾,十分影响她的观展心情。
博主八月初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见到的一幕
这位博主分享的内容,让许多熟悉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市民感到震惊。
“我小时候去,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啊。”一位年轻的姑娘说。“自然博物馆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地方。”
一位熟悉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宝妈猜测,垃圾增多,或许与暑期激增的人流有关。她说:
我就是平时带娃去的,环境真不是这样的。现在是暑假,人变多了,人一多,素质总会参差不齐。”
一些喜爱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市民呼吁,早已深植在市民心中的“七不”规范,不应被忘记。
“马路不乱穿。”“车辆不乱停。”“垃圾不乱扔。”“宠物不扰邻。”“言语不喧哗。”“守序不插队。”这七条行为规范,应由家长从小传递给孩子,特别是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这样的规范更应被遵守。
记者实探
“随手一丢”让环境不堪重负
8月5日上午,新闻晨报·申度新闻记者排队购票进入上海自然博物馆,对于馆内垃圾的由来,进行了实地观察。
记者看到,开馆之初,馆内的环境十分干净整洁,半点看不到前文博主图片中所呈现的场景。不过,可能是因为人流量很大,排队进馆已经消耗了小朋友们不少的体力。很快,就有家长,从携带的大包小包中,拿出补给的食物,递给孩子。
在这个阶段,家长递给孩子的食物,大多是糖果、酸奶等可供孩子边参观边补充能量的小零食。不久后,一些糖纸、塑料袋等小件垃圾,开始出现在了观展人流的脚下。
这些小件垃圾,或许只是学龄前儿童拿不住食物时不经意间掉落的碎屑,或者家长在翻包过程中,不慎掉落的杂物。但由于自然博物馆暑假期间,人流量很大,展厅内甚至会出现观展者摩肩接踵的情况,在这种人流下,个人随手掉落的杂物,累积在一起,也成了不小的数量,让原本整洁的环境,渐渐不堪重负。
更麻烦的是,对于大多数参观者来说,抢到自然博物馆的门票并不容易,他们绝不会参观了一两个小时就离开。为了多待几个小时,许多游客,都随身携带了午餐。
中午11点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游客们会三五成群的在馆中的空地上席地而坐,从包中掏出水果、馒头、面包、饼干等各类食物,相互分享。虽然大多数游客,在吃午饭后都会将产生的垃圾收好,但难免会有一两组家庭忘记收拾,这或许就是前文博主所看到的,成堆的垃圾的由来。
馆方呼吁
请将垃圾投入分类垃圾桶中
在走访中,记者看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已在多处,对如何合理饮食、如何处理垃圾进行了提示。
考虑到游客们的需要,上海自然博物馆并未限制游客将食品、饮料带入馆内。但馆内设置了多处提示,要求游客不要将“开启的饮料和食品带入展区和影院”。
例如,在排队区域,电子显示器里滚动着明确写有“勿将开启的饮料和食品带入展区和影院”的游客须知。在每个展厅的门口,馆方还设置了禁止饮食的标志。
此外,记者看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内分布着充足的分类垃圾桶,供游客处置垃圾。
上海自然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面对因游客增加而带来的清洁压力,馆方已加大了对展区清扫的力度和频次。但是,整洁的环境,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
因此,馆方呼吁:
为保护馆内展品,营造安全、整洁、舒适的参观环境,请勿携带食品、饮料进入展区和影院;请将产生的垃圾自觉投入分类垃圾桶或带离场馆。”
每件标本都是自然的馈赠,每寸空间都需大家的共同维护,您的举手之劳是对环境的尊重,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用文明参观行为开启自然之旅、发现自然之美、领悟自然真谛。感谢每一位游客的理解与配合!”
来源 | 新闻晨报·申度新闻 记者 张益维编辑
| 罗霜
今年“上海之夏”有哪些亮点?
一起来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