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拂过百年紫藤枝蔓、光影在隔水花墙上游走、大假山在声光电中舒展水墨肌理……历经460多年的江南名园翻开了新“夜”章:8月8月起,豫园将首度对外开放夜游,以“豫享山林”为主题,化身一座流动的夜间实景博物馆。
打开文旅流量场景,亦打开文物活化的文创大门。在回廊转角的“豫见好礼”门店内,玉玲珑化作茶盏纹路,元代铁狮变身平安挂件,园林的吉意与哲思凝结变成百余款文创产品。豫园,正以夜游与文创的联袂登场,铺陈出一条文物活化与文旅商融合的创新路径。
光影为笔,复刻百年园林的诗意新篇
豫园,享有“东南名园冠”之美誉,这里亭台轩昂,园景清幽,不仅是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更是上海文化的重要符号。如今,这座古老的园林以光影为媒,开启了一场跨媒体沉浸式文化夜游。
夜游豫园项目于2024年7月启动,历时一年筹备完成,主题为“豫享山林”,旨在让游客欣赏过园外繁华的夜景后,步入园内体验山水林泉的静谧与夜间园林的别样意蕴。
记者获悉,整个夜游动线设计约350米,共设24景,采用小团批次化导览模式,每组仅20人,50分钟行程如行云流水,通过灯光点亮、动态投影、Mapping show等多种形式,徐徐展现出豫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光,成为跨越时空的翻译者,将凝固的文物转化为流动的故事。
项目筹备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如何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光影秀——既不能对文物产生任何影响,又要与周围的景观有机融合在一起。
而如今,在严守文物保护红线之下,灯光仿佛“隐形的画笔”:三穗堂内,《梅花仕女图》中的伊人从泛黄的绢帛中苏醒;仰山堂内,馆藏海派山水画在光影中瀑布奔流;大假山前,嶙峋山石仿佛化作变幻万千的山水画卷;万花楼外,四百多岁古银杏见证四季流转于瞬息……夜游的精髓在于“再造意境”,而豫园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
24处光影节点,5场量身定制的Mapping Show,将“物境、情境、意境”三重古典美学层层递进。整个夜游过程中,压轴景点同样在于“镇园之宝”——玉玲珑。记者看到,在光影的映衬下,“皱、漏、瘦、透”的太湖奇石被光影赋予生命,“孔孔烟出,孔孔泉流”的千年传说在眼前变得具象化,仿佛走进一场园林美学的沉浸式课堂。
豫园暑期白天的日均客流在上万人次,而通过限流的夜色豫园,可还原其“小而精,精而雅”的本真,将老城厢的历史、城市文化之根的价值理念传递给游客。
创造性转化:文创 IP 凝结三重叙事
如果说夜游豫园让游客在光影中感受园林之美,那么“豫见好礼”文创项目则是将豫园的文化内涵“打包带走”。
为更好地活化利用馆藏文物资源,豫园从文化基因中挖掘地缘、艺术、意境,并采用IP授权模式,打通了文物资源向创意产品的转化通道。“这些文创产品以内容叙事转译园林万象,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件都是触手可及的文化彩蛋。”“豫见好礼” 系列品牌主理人表示。
深挖豫园460年文化层积,设计团队将园林基因解构为三重叙事维度——
城市遇山林”系列将玉玲珑的孔窍融于茶器,大假山的嶙峋化作执扇,体现了造园者将江南山水微缩于市井的巧思。主理人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帆布袋,设计师将园内的快楼、穿云龙墙、流觞亭等复刻至袋面上,可谓是集江南建筑美学于一身的“文化痛包”,雅趣中还透着“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的生活哲学;
“园林遇吉意”系列则深挖吉祥如意的细节。例如,花窗是漫步豫园不可错过的一大文化符号,设计师以三穗堂镂空花窗为灵感,将百年园林的吉祥密码制成镂空透彩金属冰箱贴系列文创产品,“福禄双至”、“松鹤延年”……每款冰箱贴各自代表一个吉祥寓意。这些图案流淌着四百年的中式浪漫,在文创再造中转化为当代人的生活仪式感;
“曲径遇转机” 系列以独特的历史叙事,把故事缝进挂件,赋予文物以命运隐喻,承载着“人生如园林,转角见光明”的东方智慧。
记者在“豫见好礼” 门店看到,超150个SKU的庞大阵容,仿佛搭建起一座解码文化的长廊。双瓶洞门化作“平安”书签,“福禄寿喜”回文窗花藏进冰箱贴……每一件产品都是园林美学的微型课堂,让游客在买买买的愉悦中完成对文化的“解码-重构-传递”。
“我们不做简单的符号贴图,而是用设计翻译文化。”品牌主理人表示,这也是豫园希望向外传递的态度——严肃的文物与活泼的市场,可共生共荣。
文旅商联动,打造文化消费新范式
作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豫园去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70万人次,外国游客数量占比接近 1/4,成为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重要目的地。如何将 “流量” 转化为 “留量”以及消费“增量”,是近年来豫园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此次夜游与文创“珠联璧合”,从“豫享山林”到“豫见好礼”的跨越,正是豫园对“文旅商体展”融合模式的深度实践。
有专家表示,从时间维度来看,夜游填补了豫园园林“日落而息”的空白,创造出全新的消费场景。游客白天观的是园景,夜晚品的是意境,离园时携“豫见好礼”带走文化“大礼包”,形成了全天候体验闭环。
而从文化价值转化角度来看,文创是夜游的价值衍生,夜游则是文创的“沉浸式展厅”,游客在百年紫藤深境感受过流动的浪漫,必然对同主题香薰爱不释手;听完元代铁狮的前世今生,更愿意将挂件带回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共鸣将直接催化消费行为,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豫园也在文物活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让夜游与文创有机互补,夜游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和光影艺术让部分馆藏书画精品“活”起来。文创项目则以 IP 授权模式,结合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及现代潮玩元素,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让文物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可以说,豫园打开了园林的物理空间与精神世界,也从“旅游打卡地”升级为“文化生活方式输出地”。
今天当我们“打开”历史,究竟要留给未来什么?豫园园林的文旅商体展联动给出了答案:让文物活在当下,让文化在每一次凝视、每一次触碰、每一次消费中,生生不息。是的,文化的生命力,永远在于与人的每一次美好“豫见”。
原标题:《豫园首度开放夜游,从“豫享山林”到“豫见好礼”的文旅商体展新范式》
栏目主编:戎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徐晶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