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岭南,暑气升腾。广东省非遗馆日前主办的“童趣时光——2025年非遗专题系列活动”,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一场关于非遗与童年的奇妙邂逅。在充满欢声笑语的空间里,小手牵大手,在陪伴与欢笑声中,与童年相关的非遗记忆得以传承。
活动期间,非遗馆北门的“时光士多”温情“开业”,成为此次活动中最具烟火气的一扇文化窗口。加应子、盲公饼、鸡仔饼……各种承载着童年记忆的零食整齐陈列,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味道,悄然粘合两代人的味觉记忆。
非遗馆北门的“时光士多”
每逢周末,“鸡公榄”的随机出现更是将这份怀旧氛围推向高潮。五彩斑斓的“鸡公”、耳熟能详的唢呐声和吆喝声,穿梭回荡在展厅的各个角落。总有一批忠实粉丝簇拥合影。
小朋友与“鸡公”合影 “公仔纸”传承人在馆内设下的擂台亦是人气爆棚。上下翻飞的纸片,见证着一幕幕跨越年龄的“竞技”与“传承”。比赛对垒间,不仅是游戏技巧的切磋,更是童年乐趣从一代人的指尖传入下一代的掌心。
“公仔纸”擂台 在本次系列活动中,两场关于“言传”的亲子非遗活动,用光影与歌声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续写童年故事。家长与孩子一起亲手制作皮影道具、排练皮影戏。
当熟悉的《云宫迅音》旋律在非遗馆“南风传韵”舞台响起,孩子们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家人·一台戏”成果汇报演出。当《月光光》《肥佬肥腾腾》《轱辘轱辘》等一首首经典粤语童谣在“南风传韵”小舞台响起,一场跨越代际的“粤语童谣亲子音乐会”温馨开唱。
家长与孩子排练皮影戏
家长与孩子一同演绎粤语童谣 台下,那些曾经唱着童谣长大的“80后”“90后”家长,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重温着经典童谣;那些听着“短视频神曲”长大的“00后”“10后”小朋友,如同发现新大陆般,也饶有兴致地跟着学唱了起来。
二楼多功能厅化身“童趣时光机”,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家长和孩子制作出独属玩具:指尖翻飞间捏出憨态可掬的面塑;拆解重组鲁班锁,在协作探索中学习古人的智慧;还有蜻蜓编制、泥鸡塑形……每一项体验都注入了亲情的陪伴。
活动现场 童年游戏区更是笑声不断。翻花绳、跳飞机、拍公仔纸——这些曾属于父母辈的童年印记,此刻成为亲子共同丈量快乐的标尺。当散落在生活里的一食一味、一声一影,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日常时,藏在时光里的非遗印记的模样便愈发清晰起来。
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让非遗真切融入市民游客的生活中,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在童真、好奇与创造中,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模样。
文|记者 周欣怡
图|主办方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