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气场,在曹县逛街的感觉跟在洛阳很像,是那种中原内地城市特有的感觉,可能因为曹县距离河南很近吧。
这篇文章会写得比较琐碎,因为在这里看到的都是预期之外的,而且没有章法。
先请大家看图吃烧饼。
这么大一个饼才2块钱,上面洒满了芝麻。
一、一会儿是曼哈顿,一会儿是高家村
曹县的布局规划给我的感觉是很混乱,再加上县城面积比较大,这种杂乱无章的布局就更突出了。
可能是因为很多地方的拆迁没有结束,所以街道左边是曹县城商行这种楼房,右边就是当地人的自建平房,或者街道同一侧楼房和平房交叉出现。
前一分钟还在高楼填充的县城里,后一分钟那感觉就回到了小镇,之前在盱眙县城也遇到过这种楼房平房交替出现的情况,但远没有曹县这样多地点高频次出现。
我在曹县火车站附近住,抬眼望去是一座由20多层的高楼组成的小区;地图显示有家麻辣烫店铺距离我不到300米,可路走到一半我就感觉不对劲。
犹犹豫豫往前走,这家店竟然在一个胡同里,门口还有一位外卖小哥在等待取餐;这是村民自建的房子,一家人在这里做麻辣烫主要通过外卖渠道销售。
房子周边就是各种高楼,不远处还有县立医院;我原来以为县立医院在的地方,都是城镇化比较全面的地方,可是曹县并不是这样。
溜达到西关以后,村子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那里有些地方正在拆迁,也有很多没被拆迁、保存完好还住人的当地民居;有的平房门头上石刻了四个字,比如天赐百福、忠孝良善等。
二、博物馆漏雨为什么不修呢?
曹县博物馆是我到过的第一个屋顶多点漏雨、用多个水盆接水的博物馆。
修博物馆需要经费,难道财政没给博物馆拨下这笔款?或者款项拨下来了,但是款项被私有化了。
我打车的时候跟当地司机聊起这事,他说释永信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多么多老婆那么多孩子;然后感叹一声,唉,这个社会。
虽然博物馆漏雨不修,但是曹县的公交车是免费的,而且县图书馆对外开放,这算是基础设施里比较好的地方。
曹县图书馆面积不大,我去的时候里面很多人,大人小孩都有,有人坐在光线并不亮的书架之间看书,还有学生坐在那里写作业。
地方要是有钱,就把钱用在这些方便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吧;老是搞那些古城类的工程建设,喂肥了产业链的一小撮人,可是最终建成的古城甚至都是荒废的。
公交车免费对乘客来说很友好,但是对公交车司机来说并不友好。
曹县公交车车况并不好,车上没有空调,司机座位上面挂着一个小风扇,可是曹县最近高温能到37度。
大家乘坐坐公交车不付费,那么,除非财政拨款充足,能够正常给司机发工资,给他们好的福利待遇,要不然他们图个啥呢。
如下图所示,我坐的这趟客车前面写着“上饶客车”。
资料显示,2016年曹县一次性购置200辆上饶牌纯电动公交车,创下当时“山东省最大批量纯电动公交交付”记录;
但是2022年后国家新能源车补贴终止,曹县想要更换电池或者车辆,需要自筹资金,这又给财政造成了压力。
三、为什么这么多烂尾楼?
既然说到了财政,就不得说下曹县的烂尾楼。
这是我第一次同一天在同一个县城,这么高频次、多地点发现烂尾楼;更诡异的是,在楼房多次烂尾的情况下,目前仍有楼盘正在开工,属于肉眼可见的在建工程。
下图是在火车站附近拍的,楼房烂尾一排,交房入住的那栋楼竟然显得格格不入。
附近那个20多层高的小区,数了一下,安装空调的住户大约只有三分之二,晚上亮灯的人家不到二分之一。
曹县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四、割裂与分化
不知道银座和大润发那里算不算是曹县的CBD,那里的物价不比济南便宜多少;一斤桃子苹果五六七块钱,济南银座大润发也就这个价了。
曹县县城没有高铁站,高铁站通到庄寨镇,庄寨距离曹县县城40公里;可能因为庄寨有棺材产业支撑比较有钱吧。
但是如前文所述,曹县县城的规划、县城面容远非之前网上玩的梗所描述的那样,说什么不要再吹什么北上广曹了,北上广哪有那么厉害,应该是曹北上广。
还有人调侃说,一朋友告诉我,曹县人均收入3000,我听完觉得很一般,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比特币。
然而,网友玩梗和实际情况、历史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太大差距。
这种绑在树上的公交站牌,大约还是十年前的样子?
曹县站出口有个大鼎,上面写着“华夏第一都”。
据称曹县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的定都之地,大鼎是商文明发源于曹县的象征;商汤王陵和伊尹祠是曹县现有的旅游景点之二。
因此,曹县的确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县城;希望这里的基础设施能够越来越完善吧,外地人到这里的更加方便,也能拉动GDP。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