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老孙逛明府古城
文/姜苗林
老孙与众人约好在珍珠泉大门外集合。才早上八点多钟,天气已经热得受不了了。老孙说:“咱们先逛珍珠泉,然后去逛老街,最后到王府池子下水游泳。痛痛快快洗个凉水澡,再在张家大院喝碗泉水下的凉面。这样安排怎么样?”
听到“下水游泳”和“喝一碗泉水下的凉面”,顿时感觉透心凉爽。是个好主意。
进了曾经的巡抚衙门大院,往左边走就是珍珠泉。老孙说:“我还是第一次进到珍珠泉里面来呢。”
“不可能吧,都是老济南人了。咱可不兴说谎话的。”
老孙“嘿嘿”一笑:“让你看出来了?我是说自从三十多年前搬离了老城区以后,今天是第一次回到这里。原先我家就住在文庙南面。一大家子人挤在八九个平方的小屋子里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那里搬走的。老城区变化太大,现在的珍珠泉与过去也大不一样了。”
肯定不一样了。远的不说,西更道的外墙上开窗户,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呢。
迎面是珍珠泉泉群之一的濋泉。一方山石上面的“濋泉”两个字是篆书体。刘姐紧走几步,来到泉池旁边给大家说:“这个泉子与我们老刘家还是颇有渊源的。三百多年前,也就是康熙年间,时任山东巡抚刘芳躅闲来无事,无意间挖出了这个泉子。山东巡抚是个什么官儿啊?放到现在就是省长刘大人。于是请来他的幕僚朱彝尊为这个泉子取名。朱彝尊根据《尔雅·释水》中济为濋的记载,取名濋泉。寓意泉源如济水般澄澈,说白了就是象征为政清廉的意思。他还专门写有《濋泉记》一篇。”
刘姐这话有根有据。朱彝尊又是什么来头?他可是有清一朝词坛执牛耳者。“濋泉”两个篆字是由清末举人、“开山东革命宣传之先河”的王讷先生题写的。这小小的一方泉池文化内涵丰富着呢。
“刘姐,你知道的这么详细啊?”
“这算什么。我过去住在老街里面,西更道上还有以我们刘家命名的刘氏泉呢。”
老孙说:“刘姐,这么说咱们还是老街坊呢。过去咱俩怎么没有见过面呢?”
“这老城区太大了。没见过面很正常啊。”
就这一会儿的功夫,有人嚷嚷着:“别耽搁了,咱们抓紧走吧。这里的大花蚊子真厉害。这大花蚊子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白纹伊纹啊?这一会儿的功夫起了好几个包。”
有知道的说:“今天咬人的是小默蚊,不是白纹伊蚊。”
老孙说:“你们真够娇气的。”
老孙引领着大家看过珍珠泉,又看过溪亭泉。“溪亭泉”三个楷书大字,也是王讷题写的。沿着泉西边的竹林小路往北去。透过新开的墙窗,能够看到西更道上人来人往。
走到北头是九角泉。
老孙说:“这里怎么走不通了?原先这个地方是能够从北门出去的。我小的时候经常从北门来珍珠泉。珍珠泉里面有个百货大楼在这里设置的小卖部。”
“你还是领着我们快去看看你的旧居吧。”
再从珍珠泉南门出来。老孙说:“这条正对着珍珠泉大门的街叫院前街。这条街是古城当中最短的一条街。只有五十多米长。”
从西辕门街往西去,路旁摆了一辆珍珠泉宾馆的外卖小车。老孙咋摸着嘴说:“小的时候看到人们在珍珠泉宾馆里面吃饭,那叫一个眼馋。现在都搞起外卖来了。”
有人给老孙提建议:“老孙,要不咱中午不去吃张家大院的凉面了,上个档次,吃珍珠泉的外卖怎么样?”
老孙说:“这个嘛?再说吧。”
往北去就是西更道街。有岔口可以直接通往王府池子。老孙说:“不用着急,我领你们在老街走一走,最后咱再到王府池子去游泳。”
果然靠近西更道街北头路西有一方泉池,一旁的山石上面写有“刘氏泉”。
“刘姐,要从字面上看,这泉有姓无名。说不上是哪位达官贵人家的泉子。西更道的简介里面也没有详细的介绍。你作为刘家人要肩负起历史使命,深挖细找,发扬光大泉文化。”
刘姐说:“得先找一位刘姓名人,请他写一篇《刘氏泉记》,再写一篇《刘氏泉赋》。”
有人提议说:“刘姐,你看这人行吗: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刘姐说:“我看行。这人来头大,就是他了。”
沿着曲水亭街往东去,路过珍珠泉北门,再拐入院后街。看着狭窄街道两旁低矮的平房,老孙说:“我们家当年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
红砖垒砌的房子,低矮的门楼,松松垮垮的门框,黑色的门上着锁。许多院子看不出有人居住的样子。“好多人都说这个地方好,还怀念过去的日子,我是一点也不怀念。就这个天儿,门上挂个竹帘子,苍蝇蚊子一个也挡不住。用水不方便,上厕所也不方便。现在住在楼房里多舒服呀。又宽敞又亮堂。”老孙边走边感叹。
再拐入珍池街,过了清泉驿站,左边一个池子。“现在这里叫珍池,过去就是个鸭子湾。”
一阵肉的香味迎面飘来。前面是武岳庙。都知道一旁的“武岳庙把子肉”做得好,济南开了好多分店。“我在别处吃过他家的把子肉。原来总店就开在我们老家门口啊。”
刚才提建议的又说:“老孙,咱们中午不吃珍珠泉宾馆的外卖了,就吃他家的把子肉?”
老孙说:“这个嘛?再说吧。”
从后宰门街穿过,跨过清澈的曲水河往西去,拐入辘轳把子街不远,来到了文庙南门。走入马市街,拐入一个深深的胡同,老孙放慢了脚步。胡同的尽头是马市街10号。黑漆大门上着一把锁。门两旁的花盆里,胡乱栽种了些花花草草。一边有丝瓜爬向墙头,另一边是凌霄花。丝瓜已经开出了金黄色的花片,喇叭口的凌霄花则是桔红的颜色。老孙走到门前,一手拉住虎头门环,转过身来:“这里就是我家当年居住的院子。”老孙额头的皱纹就像两扇黑漆大门的纹理。
门贴上了封条,白纸黑字写的是:“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征收指挥部封。”
“老孙啊,你要是等到现在再搬迁就发财了。”
“老孙呀,你要是名人,这个院子也就不会拆掉了。这里会开辟成老孙纪念馆或者老孙旧居。”
后脚赶到的刘姐大声说道:“这里也是我们家过去居住的地方。”
真是无巧不成书。老孙和刘姐过去同在一个院子里居住,却相互不曾认识。原来老孙搬走以后,刘姐才搬来居住。两人是前后脚的邻居。有人提议道:“这里不能写老孙旧居了,应该写孙刘旧居。”
看到那张封条,老孙和刘姐都有些恋恋不舍。
“这院子很快就要拆了,拍张照片做个纪念吧。”
拐过几条狭窄的巷子,跨过起凤桥,来到王府池子跟前。一汪池水,映照着蓝天白云。池子西面的那栋两层灰砖灰瓦的楼房也映照在池水里。倒影中每一片瓦和每一块砖都清晰可见。
老孙说:“以前从西南角这个地方是可以下到池子当中游泳的。每年夏天这个地方可热闹了。”
老孙还沉浸在过往的回忆当中。其实大家都知道,王府池子禁止游泳已经有好多年了。凡是老济南人都有过在泉水当中畅游的经历,要么是在王府池子江家池子,要么是在西门河下面,要么就是在黑虎泉畔……那可是老济南人最快乐的童年。
王府池子北边就是张家大院。
“老孙,咱中午到底吃什么呀?”
刘姐说话了:“今天难得故地重游,又见到了失散多年的老邻居。今天我做东,中午咱们去金菊巷老字号燕喜堂吃地道的鲁菜。”
不等众人搭话,刘姐已经甩开了大步。
8.2
壹点号 畅叙幽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