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色陕西】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生态旅游随着林业事业的纵深发展而不断延伸、拓展。陕南秦巴巍峨、汉水滔滔、林海苍翠,关中城乡披绿、渭水潺潺、堤岸如画,陕北沙地覆绿、黄河奔涌、候鸟蹁跹……这一处处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加之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以及别具风情的乡风民俗,在三秦大地上织绘了一幅绵延铺展的生态画卷。
秦岭黄柏塬生态风景
陕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利用林、草、湿、沙等生态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生态旅游环境、拓展生态旅游空间、打造生态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旅游发展,逐步建成了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自然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发展体系,全省现有国家公园1个、风景名胜区35个、森林公园90个、湿地公园43个、地质公园20个、沙漠公园2个,认定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17个、各类自然教育场所95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3处,公布秦岭印记、森林康养、高山杜鹃等生态旅游特色线路16条,陕西“中华祖脉•大美秦岭”生态旅游线路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的14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
高山杜鹃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下大力气推动生态旅游事业发展,将生态旅游发展纳入《陕西省“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陕西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陕西省林草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综合、专项规划,明确生态旅游发展思路、目标任务,以秦岭国家公园创建、构建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为契机,重点推进秦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汉江流域等生态旅游发展。同时,深入挖掘各地特色自然资源,举办各类“赏花节”“星空露营季”“森林音乐节”“红叶节”“冰雪节”等主题活动,打造春季观花、夏季纳凉、秋季观叶、冬季冰雪等生态旅游产品,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模式,构建集自然风光、文化沉浸、科普启迪、运动挑战、养生静修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旅游目的地,协力推动全省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汉江源森林公园冰雪徒步
陕南:依托林草资源 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地处秦岭腹地的安康市宁陕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更是达96%以上,居全国第一。多年来,宁陕县委、县政府持续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2005年就引进了一批重点旅游企业,先后建成皇冠健康小镇、筒车湾景区、秦岭峡谷漂流、蒿沟休闲农庄等生态旅游项目,为宁陕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近年来,宁陕县将生态旅游作为首位产业来抓,以精品民宿建设工程、景区创建提升工程、旅游宣传营销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政策措施保障工程为主的生态旅游“六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上坝河森林公园、旬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筒车湾4A级景区、秦岭峡谷乐园3A级景区、子午梅苑3A级景区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同时,宁陕县还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宁陕县“旅游民宿贷”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支持民宿发展、景区创建等旅游项目建设,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据统计,仅去年“十一”国庆假期期间,宁陕县共接待游客18.7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00多万元。
平河梁山顶
位于汉中盆地西南部的南郑区,北临汉江,南依巴山,自然风光旖旎,生态本底优越。多年来,南郑区立足“绿色循环、汉风古韵”发展定位,持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努力构建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2019年,南郑区依托山水资源优势,打造了龙头山森林公园,园区以奇石、云海、彩林、雾凇四绝著称,素有“天然氧吧”、“动植物基因库”之美誉,形成了“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彩林冬玩雪”的四季生态旅游格局,先后被评为“依托林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典型案例”和“汉中市‘两山论’现场教学实践基地”。2024年,公园累计接待游客7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4亿元。此外,该公园聘请当地村民6900余人次到景区务工,为村民增加劳务收入82.8万元,带动景区内外56家经营主体创收达3690万余元。
龙头山
近年来,汉中、安康、商洛三市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安康市2024年颁布了《生态旅游促进条例》,明确把生态旅游产业定位为富民强市主导产业,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2024年,商洛市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近两年来,商洛市以优越的气候环境和牛背梁、木王山等自然公园为依托,持续推动生态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实现文旅康养融合增效,2024年全市旅游接待50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320亿元;汉中市坚持以文促旅、以绿兴旅、以林强旅,以生态旅游为引领,通过不断优化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出汉江源、青木川、佛坪熊猫小镇等一批具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景区,持续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得“文旅融合最佳全域旅游城市”“优秀旅居目的地”等荣誉。
关中:生态人文相融 推动生态文化赋能旅游发展
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的宝鸡市凤县,生态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作为一个“因矿而兴”的资源型县区,近年来,凤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积极探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科学路径,持续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凤县高质量发展“绿色蝶变”。位于凤县西北部的陕西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就是该县生态旅游优质目的地之一,公园总面积52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8.68%,植物1800百多种、野生动物280多种,古树林海、瀑布潭溪、高山石林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中国北方的石林,大西北的张家界”之称,被评为2024年度陕西省“十佳”自驾游目的地。
通天河秋景
位于西安市东北部的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4700亩,其中水域面积2400余亩,有大小岛屿110余座,众多的岛屿、水系和植被营造了一个适宜动植物栖息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既为西安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养生的天然“氧吧”,也成为了一处鸟类的自由乐园。据观测,园内分布鸟类12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黑鹳、中华秋沙鸭等,二级保护鸟类有白琵鹭、红隼、普通、白尾鹞、短耳鸮、红角鸮等,在每年候鸟迁徙季节,5000余只越冬鸟类鸬鹚,在这里停留,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囊括了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以及杨凌示范区及商洛市的部分县区。这一区域南依秦岭,东跨黄河,是我国西部地区仅次于成渝经济圈的第二大城市群,也是我国西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以来,陕晋甘三省围绕“一山(秦岭)一河(黄河)一平原(汾渭平原)”,聚焦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地生态修复,持续加大秦岭生态保护,让黄河长久安澜,让秦岭休养生息,为西部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绿色动能。其中,渭南市聚焦“千亿级文旅产业”目标,先后编制了《渭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渭南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及行动方案》,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及现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以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促进生态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市场化发展。目前,渭南市年均森林旅游、康养与休闲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陕北:昔日黄土复绿 绘就红绿相映老区新图景
地处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地带的延安市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近年来,延安通过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推进全域旅游,将南泥湾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典范区域,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如今蜕变为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好江南”。近年来,延安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以“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建成城市山体公园30余处,森林养生、体验、探险等生态旅游基地10余处,开辟生态旅游线路12条,不仅绿了山川,也走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之路。从“红色垦荒精神”发源地到“陕北好江南”生态示范区,从黄龙山的原始森林到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这幅“红绿”相映的老区图景吸引着众多游客,2024年延安全年共接待国内旅客人数47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0亿元。
南泥湾
如果说南泥湾见证了延安的生态变迁,那与之南北相望的米脂县高西沟村,就是榆林生态蝶变的“缩影”。曾经的高西沟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村民生活贫困。为改变贫瘠面貌,高西沟村提出“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的“三三制”发展模式,全面治理坡、沟、坬。经过多年治理,高西沟逐渐发展成为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样板,实现了农、林、牧全面发展。如今的高西沟梯田如链条缠绕山梁,从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国家水利风景区”,每年接待众多研学旅者,体验乡村生态民俗、农家乐,传承地域文化。多年来,榆林坚持“北治沙、南治土、全域治水”,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全市植被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36%,从曾经的荒沙漫天转变为绿锁沙丘,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也坐落在这里,是我国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如今,在榆林既能看到沙漠、草滩、林地、湖泊交织共存的特殊景观,更能体会到石光银、牛玉琴、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等治沙楷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所寄。
高西沟
陕西,这颗位于祖国内陆腹地的“绿色明珠”,是“蒹葭苍苍”的古老河洲,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起点,当晨风轻拂过芦荻摇曳的湿地,当黄河金涛在壶口激荡出千年的回响,当巍峨秦岭的层峦在霞光中披上锦绣霓裳,熊猫憨卧于翠竹之幽,朱鹮翩跹于汉水之滨,金丝猴腾跃于秦巴林冠,羚牛信步于高山草甸,林海掩映着古寺晨钟,清泉滋养着沃野桑田,陕西,正以其生态重焕的蓬勃生机,诠释着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作者:惠冰心 审核:孔绿玉 杜扶阳)
本文来自【绿色陕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