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5年了,咱最大的发现有两个:
1、黄陂虽然外表(城市颜值)不行,但内里还是很优秀的
2、黄陂南部,居然有80%以上的居民没有去过前川,很多新武汉人对黄陂还存在一个过客心态
后面的这个数据,来自小编盘龙城群的调查(仅供各位参考,仅代表本公众号意见),200多号人,去过前川的只有30几个,大部分是来区里办事,或者去北部旅游经过。
在黄陂南部很多居民的眼里,黄陂的中心-前川街道,和大悟红安县城没有什么不同,仿佛不属于武汉一样
盘龙城人,确实很难找到去前川的理由
如果不是来区里办事,或者去景区旅游,盘龙城人确实找不到去前川的理由。
是路程很远吗?当然不是,从盘龙城开车去前川只要20分钟,比盘龙城到硚口和汉阳还近,但心理上很远。盘龙城人去汉阳,他们觉得是在一个城市里移动,你叫盘龙城人去前川,很多人心理上觉得是从湖北去了湖南(呵呵,比喻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前川相对汉口,找不出一个吸引人的优点,盘龙城人要工作,要消费,只会去汉口解决,不会舍近求远去什么前川
前川人,似乎也不怎么喜欢来盘龙城
前川人,来过盘龙城的比例就高多了,起码超过70%,原因很简单,盘龙城是前川去往汉口的必经之路,就算出于好奇,前川人也会弯一脚看看盘龙城长什么样
盘龙城有个奥特莱斯,前川还是蛮多人来这里购物的
但其他方面,盘龙城对前川人基本没什么吸引力,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我既然已经开车到了刘店,我为啥不再多走几公里去汉口潇洒呢(万达广场内品牌没有奥特莱斯高端,万达有的前川也有)
新武汉人的过客心态
小编,在外地打工许多年,是能够理解外地人对黄陂的这种过客心态。
外地人,即使在黄陂买了房,暂时也是缺乏归宿感的,一方面,是新武汉人对故乡的留恋,文化上的隔阂,另一方面,是人往高处走,大部分年轻人的梦想还是生活在三环以内,郊区只是过渡而已(人到了40岁,才会屈服于现实)
虽然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盘龙城购房定居,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关心这里的历史、文化,也不愿与本地人深入交流。这种心态,看似冷漠,实则折射出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暂住式定居"。
来盘龙城的现实考量:
- 房价相对较低,相比武汉主城区,盘龙城的房子更便宜,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
- 落户政策宽松,买房可能只是为了获取武汉户口,方便子女上学或未来置换房产。
- 投资属性强,有些人买房只是赌城市扩张后的升值空间,而非真正想在此生活。
对他们而言,盘龙城只是一个"过渡站",而非"家"。既然迟早要搬走,何必费心去了解这里的历史、融入本地生活呢?
如何打破这种疏离 让新武汉人对黄陂有所感觉呢
要想完全改变这种心态很难(出生在黄陂的下一代或许才有可能,中国人对故乡的感情太浓厚了),但可以尝试:
- 社区营造:通过本地文化活动(如黄陂的楚剧、民俗节庆)增强本地人和新武汉人的互动。
- 历史记忆的唤醒:让盘龙城遗址、黄陂老城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增加文化认同。
- 公共服务优化:如果本地教育、医疗等资源足够好,新移民才可能真正留下,而非只把这里当跳板。
盘龙城的新移民们并非冷漠,只是被时代的洪流推着在走。当城市变成商品,居住变成投资,"过客心态"便成了必然。要改变这一点,不仅需要个人的主动融入,更需要城市治理的智慧,让"暂住者"变成"归属者"。否则,再多的楼盘,也堆砌不出真正的家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