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人在天涯

2015年第一次走进石子岙,是因为岙名的由来有着不一般的故事。据说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乱世之中村民生活穷困,经常下海打劫过往商船”(村东侧水路是深门、浅门必经之路),所以被人称为“贼子岙”。凡名称者,总得图个吉利,村名、地名、人名,皆然。整个村子的人,头顶着一顶贼帽,怪难受的,后来谐音为今名“石子岙”,况且村子东边的岸滩上,真有一片石子。退潮后,大片的鹅卵石子袒露眼前。
石子岙,是位于洞头霓屿街道的一个小村落,坐落在大贡岭山东侧,沿着东南走向的山坳,挨挨挤挤分布着房子。西北面背山,东南面朝海,实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居胜地。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路,将整个村子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小路东端,一座“天后圣母”庙赫然护佑。
庙东边的一座不高的石头墙,以及墙头北边一个石头砌成的拱形门,颇有年代感。走近拱形门,边上两块石碑,标识城墙的历史。一块是“石子岙防御墙”,一块是防御墙说明。


碑文如下:
石子岙防御墙全长22.7米,残高3米,厚约0.3米。由块石垒砌。靠南侧设墙门,呈拱卷形,高2.7米,宽约2.1米,防御墙北侧下的地下通道全长16.5米,高1.3米,宽0.7-0.9米不等,中间有弯曲型。该墙建于明末清初,对研究我县古代海防军事历史具有一定的见证价值。

墙门,自内向外。记录时间∶20241004

墙门,自外向内。记录时间∶20241004
洞头区域自然村落在人口聚居上有一个特点,往往是一个村,一个姓氏。或因各种原因,偶有很少几户异姓共同居住。但是,石子岙村比较特殊,人口不多却姓氏杂多。《百岛百村》载,石子岙“姓氏以潘、林、曾居多,另有张、肖、陈、蔡、郭、包、叶、胡、黄、洪、李、薛、柯、南、江、杨、颜、金等姓。2013年全村户数340户,人口1214人,姓氏却有20多个,好几个姓只有一户人家”。

墙体,自北向南。记录时间∶20241004
姓氏众多,说明村民来源复杂,常规下,应该有多种方言,或演化出另一种方言,如苍南金乡方言的产生,但是石子岙村民均讲闽南话。
村小人少,共同使用闽南话,却是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皆有。

墙体,自南向北。记录时间∶20241004
据说,300多年前,该村只有18户人家近百人。那么,这个小小的村落,在人口迁徙、语言变迁、信仰分化上,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或许都和这堵防御墙有关系。可惜查无历史资料,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想像与猜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