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合肥市中心不在政务区的玻璃幕墙里,而在一环内的环城公园。当中隐于市的城墙遗址长出香樟新枝,当逍遥津的喧嚣被梧桐叶过滤,这条串起护城河、包公园,三国故垒与烟火的绿色闭环,正用芜湖路法国梧桐的掌纹、石楠花的腥香与晨练老人的太极招式,编译一部行走的《合肥地方志》。

提起市中心的老地标,很多人会想起曾期冀合肥文脉延续、文运高扬的“四牌楼”;

曾是合肥百姓重阳登高好去处的威武门城门楼子“五凤楼”;曾是合肥第一高楼,被誉为“城市手表”的“大钟楼”。

对于西山段为代表的合肥明清城墙遗址,老一辈的城市管理者、设计师早已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论和描述。除前文提到材料外,陈衡的“拆除砖墙以后的城垣残址”,劳诚的“拆除了合肥城墙的砖砌体”等语句,本世纪初在包河清淤疏浚及环城路、安庆路、阜南路等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城墙基石、砖块等,亦是有力的证明。
清代合肥龚氏私家郊外别墅,有着“汀畦飘渺,仿佛蓬莱”美誉的“稻香楼”。
作为一个时代的人文符号,稻香楼给合肥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不断唤醒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我家曾住赤栏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租吏缓来兵甲远,野夫真卧稻香楼”
位于芜湖路环城公园西山景区的稻香楼宾馆,三面环水,城市核心区的“花园式宾馆”,历史底蕴深厚。
《合肥县志》中交代,稻香楼建于清初,是合肥人龚鼎孠从浙江仙居知县退归后在合肥所建。稻香楼有浮桥与城内相连。岛内有镜亭、蕉窗、竹坞、复道等景点,《庐州府志》描绘:“汀畦飘渺,仿佛蓬莱。台榭参差,规模阆范。”环顾四周:“平沙落雁,长虹影入春波;粉蝶栖鸟,密雉辉连夕照。”

灞都城中,西山景旁。一水环碧,孤岗独秀;门通金寨路,衢接长江路。四百亩烟霞氤氲,三百年文脉绵长。斯乃稻香楼也。聚山川之灵秀,萃今古之风华。江淮之胜迹,庐州之瑰宝也。雨花塘,是紧临合肥稻香楼的一段古代护城河,水面宽阔,周围绿树成荫。据《合肥县志》记载:“护城河,在平西门左,一名楼河,以稻香楼得名也,灌田千五百余亩。”因临近闻名遐迩的稻香楼,合肥人又称它为“稻香楼河”,或简称“楼河”。

自1956年开馆以来,一直肩负着合肥国宾接待使命。即便到现在安徽一些重大接待依然还是在稻香楼,重大会议依然在芜湖路安徽大剧院举行。
毛主席曾在这提笔“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1958年9月,毛主席来合肥视察时入住稻香楼,其间还谈到龚鼎孳。80年代又新建庐阳饭店,稻香楼的南面还陆续添建了安徽饭店、梅山迎宾馆等,这一带现已成为安徽省和合肥市对外接待的中心,其源盖出于稻香楼“风景这边独好”

稻香楼宾馆提升项目入列省重点项目清单。稻香楼宾馆的改造,不仅是建筑的更新,更是合肥城市回归中心区老城升级的缩影。待改造完后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这片古色古香、树木苍郁、静谧幽雅的传奇之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