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去运城,租了一个车自驾。看完西边的万荣和临猗,我们往东去夏县、闻喜、绛县。夏县前些年过了一次,当时只看了司马光祠墓。这次提前做功课,夏县这个地方还是很有来头。据《史记》《水经注》等文献中记载,夏禹建都安邑,禹是安邑人,禹的儿子启袭其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那时的安邑就是现在夏县。
把夏县的古迹捋一遍,与司马光祠同为“国三”的还有一处禹王城。从司马光祠沿S232往东南去禹王城。禹王城在路边不远,好宽的新路到台前,能看见的就是一个的土台子,是禹王城遗址中禹王台。
台前国保碑。
土台子周边被开了好多窑洞。
上到台上,回首来路。
9米高上面方圆60-70米。中间有一个很简陋的禹王庙,中间匾书禹王大帝。据说是近年新修的。
台上都是野酸枣。
台后面有一新建的小庙。
这里是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曾出土春秋战国遗物有鬲、盆、罐、浅盘豆、盖豆、甑、筒瓦和板瓦等,还有汉代的卷云纹瓦当、绳纹板瓦等。
据考证,已确认今天的禹王城遗址即东周时期的魏都安邑城、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两晋时期,此处为安邑县所在。后来,北魏孝武帝分古安邑地为南、北两县,南安邑就是今运城盐湖区,北安邑即今禹王城遗址,它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城邑保存相对完整的一处。
禹王城遗址共分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台四部分。大城形状整体呈梯形,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周长约15.5公里,北墙和西墙保存较好,西墙北段外还有护城壕痕迹。中城略呈方形,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周长约6500米。小城总面积约754000平方米,周长为3270米。中城在大城的西南部,小城在大城的中央、中城东北部。 禹王台位于小城的东南角,禹王台始建年代,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最初禹王台并没有如今这么高大,是后来建禹王庙时,又进行了加高。有人推测这个台子是当年的观象台,但也就是推测。
四望平畴阡陌,麦地一片青绿。谁曾想这里当年也是一代大都市,世事沧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