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的西南部,有一座被嫩江滋养的城市。它不像哈尔滨那样游人如织,却藏着最纯粹的北国风光和最厚重的人文底蕴。这里的天很蓝,云很低,风里带着青草和湿地的气息——这就是齐齐哈尔,一座需要慢慢走、细细品的北方小城。
扎龙湿地:丹顶鹤的故乡
提到齐齐哈尔,绕不开扎龙湿地。这片总面积210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是亚洲最大的芦苇湿地,也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每年4月到10月,是丹顶鹤最活跃的时候。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成群的丹顶鹤会从芦苇荡中飞起,双翅展开足有两米多宽,掠过水面时,翅膀尖偶尔会点起一圈圈涟漪,像在湖面作画。
去扎龙最好跟着当地的护鹤员走。他们会指着远处说:“看那只脖子发灰的,是今年的‘新鸟’,腿还站不稳呢;那只头顶鲜红的,是‘鹤王’,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5年。”保护区里有个鹤类繁育中心,能看到刚孵化出的小丹顶鹤,毛茸茸的,像一团黄色的棉花球,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爱得让人挪不开眼。除了丹顶鹤,这里还有白枕鹤、灰鹤等260多种鸟类,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龙沙公园:百年老园的烟火气
扎龙的野性之外,市区的龙沙公园藏着齐齐哈尔的“烟火气”。这座始建于1907年的公园,是黑龙江最早的公园之一,也是当地人从小玩到大的地方。公园正门的老式牌坊上,“龙沙公园”四个字是清末名将寿山的手笔,字迹苍劲,透着一股岁月的厚重。
园里的万卷阁是必去的地方。这座三层高的阁楼,藏有古籍上万册,楼顶可以俯瞰整个公园的景色。夏天的时候,阁楼前的荷花池开得正好,粉色花瓣衬着碧绿的荷叶,总有老人坐在池边的长椅上,摇着蒲扇讲过去的事:“以前这里还能划船,冬天就滑冰,我们小时候就在这儿抽陀螺,一玩就是一天。”
公园的西北角有个“望江亭”,站在亭子里能看见嫩江缓缓流过。傍晚时分,当地人会来这里散步,有人跳广场舞,有人拉二胡,还有小孩举着棉花糖跑来跑去,江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这热闹的生活气。
昂昂溪:藏在时光里的史前文明
从市区往南半小时车程,就是昂昂溪区。这里不像扎龙那样有名,却藏着更古老的故事——昂昂溪细石器遗址。上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石镞、石核和骨器,证明早在1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嫩江畔繁衍生息。
遗址公园不大,却很“有料”。展厅里陈列着一枚用黑曜石制成的石箭头,锋利的边缘上还能看到人为打磨的痕迹,讲解员说:“这是古人用来狩猎的,射出去能穿透野兽的皮毛。”公园外还有几处遗址现场,能看到裸露的地层里夹杂着碎陶片,捡起来一块,放在手心,仿佛能感受到几千年前先民的温度。
昂昂溪的火车站也值得一去。这座建于1900年的俄式老站,红砖墙、绿窗棂,现在还在运营。等车的时候,不妨坐在站台的木长椅上,看火车从远处驶来,铁轨“哐当哐当”的声音,像在诉说着这座小站百年的过往。
明月岛:嫩江中的绿宝石
如果你喜欢自然风光,一定要去明月岛。这座被嫩江环绕的岛屿,面积近7平方公里,像一块绿色的宝石嵌在江心。岛上没有机动车,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坐在“咯哒咯哒”的马车上,看着路边的杨树哗哗作响,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岛上的万善寺是香火最旺的地方。这座重建的寺庙,红墙金瓦,藏在松柏之间。寺里有棵百年老榆树,树干上系满了红绳,据说很灵验。寺后的观江台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傍晚时分,太阳沉入江面,天空从橘红变成淡紫,江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城市轮廓渐渐模糊,美得让人失语。
岛上还有个小动物园,养着东北虎、梅花鹿,不过最吸引孩子的是“鸟语林”。上百只鹦鹉、八哥在笼子里飞来飞去,当你把手伸过去,它们会立刻跳到你的胳膊上,歪着头看你,可爱得让人忍不住想摸摸它们的羽毛。
梅里斯:达斡尔族的“诗和远方”
往齐齐哈尔的西边走,就到了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这里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地,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达斡尔族的“昆米勒节”,当地人会穿上民族服饰,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节日的广场上,达斡尔族汉子们会进行“颈力”比赛——两人弯腰相对,用脖子套住一根布带,双手撑地,谁能把对方拉过去谁就赢。旁边的姑娘们则跳起了“鲁日格勒”,这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舞蹈,动作轻盈,歌声婉转,围观的村民会跟着节奏拍手,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梅里斯的美食也值得一尝。达斡尔族的“西团子”是用荞麦面做的,蒸得软糯,蘸上蜂蜜,带着淡淡的麦香;还有“烤柳蒿芽”,这种生长在江边的野菜,烤后带着独特的清香,是当地的特色菜。如果你来的时候正好是秋天,别忘了尝尝“酸梅汤”,是用当地的野生酸梅熬的,酸甜解腻,喝上一口,满嘴都是北国的清香。
齐齐哈尔的美,不在于有多么惊艳的景色,而在于它像一杯温热的茶,慢慢品,才能尝出回甘。这里的湿地、老园、遗址、岛屿,还有达斡尔族的歌舞,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往与现在。如果你厌倦了大城市的喧嚣,不妨来这里走走,看看丹顶鹤飞过芦苇荡,听听老公园里的说书声,感受一下北国小城的慢时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