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行李时,老伴又在念叨:“武汉的樱花饼得尝尝,菜市场的鲜鱼应该比上次在成都的嫩。” 我笑着应着,手里叠着那件穿了三年的防晒衣 —— 这是我们退下来后第 24 次 “搬家”,从江南的春雨里出来,要去赴一场武汉的樱花之约。
身边总有人问:“你们老两口手头不算宽绰,咋敢一年到头在外头跑?” 说实话,头两年我们也踩过不少坑,直到摸出 “慢游” 的门道,才明白:退下来后出门转,真不是比谁去的地方多,而是看谁能把日子过成风景。
那些年踩过的坑:热闹的旅途,藏着多少无奈?
刚退下来那阵,我俩和多数人一样,觉得 “出门转就得轰轰烈烈”。现在回头看,那些 “热闹” 里藏着不少老人遭罪的细节。
跟团游是我们的第一站。当时图省心,想着 “有人安排啥都不用管”。确实,机票酒店不用操心,团里二十多号人热热闹闹,导游还会讲点景点故事。可三次下来,我俩都犯了怵。
记得去桂林那次,行程表排得密密麻麻:早上 7 点集合去码头,中午匆匆扒口饭赶去溶洞,下午 4 点又被拉去玉器店。我想多拍几张漓江的晚霞,导游催着 “赶紧上车,后面还有行程”;老伴膝盖不好,想在岸边多歇会儿,却被团友催 “别耽误大家时间”。最窝火的是进购物店,导游把着门说 “不买够时间不让走”,我被逼着买了个 “和田玉吊坠”,回来儿子一看:“爸,这是合成料,两百块顶天了。”
后来改试 “组团游”,约了老同事三家人。本以为熟人一起能自在点,结果更麻烦。老张夫妇想每天睡到自然醒,小李两口子却想早出晚归赶景点;我爱吃辣,老王却一点辣不沾,每次吃饭都得争论半天。有次在西安,为了 “先去兵马俑还是先逛城墙”,两家人差点吵起来。回来后大家默契地不再提 “一起出游”,想想挺可惜的。
最后试了自驾游。开着自家车出发时,我俩还觉得特潇洒 —— 想去哪拐哪,累了就停。可现实给了教训:在云南自驾那回,连续开 4 小时山路,我握着方向盘的手都在抖,老伴在后座紧张得不敢说话;到了大理古城,绕着景区转了 40 分钟没找到停车位,最后只能把车停在三公里外,顶着大太阳步行过去。更别说油费、过路费,一个月下来比跟团还贵,我俩都觉得 “遭罪不划算”。
慢下来才发现:花这些钱,能把日子过成诗
踩了两年坑,我们在苏州 “歇脚” 时突然开了窍。当时因为老伴感冒,原定三天的行程不得不延长。就在那套月租 1200 的出租屋里,我们第一次体验到 “不赶路” 的快乐。
每天早上,去巷口的公园跟着大爷大妈打太极,听他们唠 “哪的早茶最地道”;上午慢悠悠晃去拙政园,避开旅行团的高峰,在长廊里看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青石板上;中午回出租屋,用菜市场买的鲜笋和鲈鱼做顿饭,比饭店的清淡合口;下午要么去平江路听评弹,要么就在小区里跟房东阿姨学织毛衣;晚上去观前街逛夜市,10 块钱买份糖粥,边吃边看街头艺人拉二胡。
那一个月,没赶过一次早,没跟人红过一次脸,算下来房租 1200,买菜做饭 800,公交和零星景点门票 500,总共花的钱比预想少多了。老伴说:“这才叫出门转啊,以前那是‘被出门’。”
从那以后,我们就定了 “慢游规矩”:
选城不贪远,交通方便是前提。专挑高铁能到的城市,车程不超过 5 小时,避免长途奔波。到了当地就租辆共享单车,多数景点骑车半小时内都能到,比打车省,还能慢慢看街景。
租房要 “接地气”,避开景区和商圈。我们在手机 APP 上找 “长租民宿”,优先选老小区里的一居室,带厨房和阳台,月租基本在 800-1500 之间。好处是离菜市场近,能买到当地人常买的新鲜菜,还能和邻居唠嗑 —— 在成都时,楼下阿姨教我们做泡菜,现在还常微信联系。
吃饭自己做,偶尔 “放纵” 尝鲜。早餐去路边摊买豆浆油条,花不了 5 块钱;中午晚上自己做饭,一荤一素一汤,成本也就 20 块。每周选一天去老字号 “解馋”,比如在广州去茶餐厅点份烧腊,在西安吃碗羊肉泡馍,花几十块尝个鲜,比顿顿下馆子省钱还舒服。
景点不贪多,“捡漏” 小众地。热门景点挑工作日早上去,避开人潮;更多时候逛免费公园、老街、博物馆。在杭州时,我们没去挤西湖断桥,反而在杨公堤坐了一下午,看老人钓鱼、孩子追蝴蝶,比挤景点舒服多了。
退下来后出门转,说到底是换种方式过日子
这几年,我们没去国外打卡,也没追过网红景点,就在国内不少城市慢慢 “住” 着。有人说 “这哪是出门转,就是换个地方待着”,可我们觉得,出门转本就不该有固定模式。
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出门转的意义不是朋友圈里的定位,而是不用赶早的从容,是吃到合口味饭菜的踏实,是和陌生人聊出家乡故事的温暖。就像在青岛时,我们在海边看日落,旁边大爷给我们讲他年轻时当渔民的故事,讲着讲着掏出怀里的崂山茶,非要分我们一半 —— 这种意外的温暖,是赶行程永远遇不到的。
现在每月花的钱,我们自己手头完全能应付,不用向孩子伸手,玩得踏实。下个月打算去昆明,听说那里的冬天像春天,租个带小院的房子,种种花,晒晒太阳,想想就觉得美。
如果您也退下来了,想出去走走,不妨试试慢下来 —— 别惦记着 “打卡多少地”,先想想 “在哪能住得舒服”。毕竟,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