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1日讯(通讯员 何凝 何玲)藏于都庞岭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道县寿雁镇空树岩村,曾是年轻人外流、老屋闲置的“空心瑶寨”。如今,在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的携手领航下,这座深山村落依托飞瀑流泉与清凉气候,以“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破题,通过盘活山水资源、升级设施业态、培育富民产业,成功蜕变为夏日避暑旅游热点,让沉寂山村重现烟火气。
盛夏的空树岩村,群山如黛,瀑布群自崖壁奔涌而下,雪白的水花撞击青石,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光,山风裹挟着草木清香与水汽凉意,将暑气一扫而空。游客们在碧绿的水域中畅游嬉戏,飞溅的水花与欢笑声在山谷间回荡。岸边浅滩处,三五好友围坐泡脚闲谈,脚下溪水清澈见底;还有人举着手机,忙着以飞泻的瀑布为背景拍照留念。曾经寂静的山谷,如今成了游人避暑寻幽的乐园。
“朋友推荐说这里特别凉快,来了发现比想象的还要好,瀑布很壮观,水质清澈见底,山风吹得特别凉快,比城里的空调舒服多了。”游客廖玉泽说道。
“现在游客与日俱增,我们增加了沿河观光步道和瀑布群的索拉木桥,建成了户外的游泳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打卡观光避暑。”道县寿雁镇空树岩村村支书盘文华说。
这份“清凉馈赠”源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空树岩村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面积达到95%,夏季平均气温比城区低5-8℃,群山间有15处落差从20米到100米不等的瀑布,飞瀑流泉与高覆盖率植被共同构筑起天然“避暑屏障”。但过去,这座“宝藏村落”因地处深山、交通闭塞,加上基础设施落后,优质生态资源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
“以前因为我们划到这个都庞岭自然保护区,靠山不能砍树,靠河不能抓鱼,所以没办法只能全部都出去务工,村里只住了一些老人家,住了几户,大多数都出去务工了,变成了典型的空心村。”空树岩村村支书盘文华说道。
转机始于对“生态价值”的重新发现。空树岩村距县城38公里,瀑布群、溪流、古树构成的独特生态画卷,正是发展旅游的核心底气。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多次走访调研,确定了“以瀑为核、避暑为牌”的发展思路,修通产业路、架起便民桥、接通稳定电网与网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鼓励村民盘活闲置资源,将老屋改造成民宿,用瑶家手艺开办农家乐。曾经“被迫远走”的村民,如今纷纷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之前我们是在外面打工的,后面知道村里搞这个旅游产业,我们就回来搞了这个民宿,现在基本每天都是满的,收入比在外面好多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空树岩村水云居民宿老板盘庚竹说。
为了实现空树岩村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的转变,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持续“内外兼修”,通过设置观景平台、修建生态步道规范游览,组建村民巡护队每日清垃圾、测水质,守护溪水清澈。同时完成主干道美化亮化,常态化整治人居环境,强化污废治理,让瑶寨风貌焕新,为游客营造舒适原生态体验。
“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我们完善了‘水、路、电、网’四通,增加了三家农家乐和一家专业的吊脚楼民宿,进一步增强游客接待能力。目前,高峰期每日游客可达500人。”村支书盘文华说道。
生态旅游的红火,带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目前村里主要以光伏产业和民宿收益为主。村支两委联合驻村工作队持续激活现有资源,推进产业发展,还开展了“人才回引”计划,培育本土旅游管理人才与青年致富带头人,以发展旅游为主导产业,兼带瑶族特色,打造红色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的特色线路。
“下一步,我们将创建游客接待中心和生态停车场,引进生态康养和高山漂流项目,改造瑶寨吊脚楼民宿,打造美食商业街,让我们空树岩瑶寨留得住客人,让游客朋友能吃得好、住得安、玩得乐。”道县寿雁镇空树岩村村支书盘文华说。
如今的空树岩村,老屋焕新颜,山路通客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个曾因生态保护而“空心”的瑶寨,在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下,蹚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让深山里的清凉与希望一同奔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