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泉州古城钟楼前,泉州华侨职校退休老师、古城讲解员曾华丽总能一下子指出四个方向的“1号”:西街1号,东街1号,中山北路1号,状元街1号。“那种感觉太奇妙了,就像在迷宫里撞见了宝藏。”
古城千面,各有所爱。曾华丽心之所往,是一个个藏着故事的“1号”门牌。2016年,她展开“古城1号”寻踪之旅。
寻找“古城1号”,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像一锹下去挖到金矿:在桂坛巷、东边巷、凤池巷和登仙桥巷交汇处,她竟同时发现三个“1号”。有些巷子的“1号”则藏得极深,仿佛在与寻踪者玩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万寿路1号,让曾华丽记忆犹新。她在南门一带转了好几天,始终一无所获;又绕到富美宫附近,没想到在一条小巷发现了万寿路1号的门牌,离她之前寻找的地方仅几步之遥。更奇特的是五塔巷1号。她从头走到尾,看到的门牌号都是5开头。“难道五塔巷没有1号?”她向周边老人打听,才知道五塔巷1号竟藏在西街中间,“谁能想到,一条巷子的起点会在另一条大街上呢?”
寻找“1号”遇到的许多事,汇聚成曾华丽温暖的回忆。在中山南路的马坂巷,房主热情招呼她一起用餐,“当时心中暖意涌动”。圆石巷1号住着两位归侨老人,老先生虽行动不便,仍坚持给她讲家里的故事,“里面藏着好多华侨漂洋过海的记忆”。古书记载的东林巷,如今已并入西街的门牌号。晚上7点多,她在巷中核对门牌,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突然喊住她。“我以为打扰了居民,心中忐忑。”没想到,老奶奶是怕她找不到线索,特意召集了巷中的王姓族人。“他们纷纷讲述东林巷的过往。”那一刻,仿若一幅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市井生活图。
十年寻踪,曾华丽从未停歇,已收集200多个“1号”门牌的影像。朋友们看到“1号”门牌,都会拍下来发给她。2019年,她倡导的“寻找古城1号”活动成为泉州热点,年轻人组成“门牌探访队”,跟她走街串巷。曾华丽表示,老门牌作为古城的特殊符号,值得深入研究。希望这些门牌号永远流传,留住属于它们的记忆。(谢伟端)
责任编辑:林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