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闽南日报】
夏天读书有两种境界
一种是红袖添香,一种是空调够凉
前者容易实现,后者则因人而异
27°C是冰还是不冰?
是王冰冰“冰”,还是李冰冰“冰”?
漳州图书馆帮你实现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
你要几度就几度
近日,读者在市图书馆内感受清凉之余,还能依据自身需求,选择一个“温度刚刚好”的阅读角落——这得益于市图书馆新近推出的“温度分区”管理,为读者打造了一个真正的夏日阅读“舒适圈”。
走进市图书馆可以看到,馆内1至3楼的电梯口等显眼处,都摆放着该楼层的温度分区示意图——自习与阅读区域被划分为弱冷区、舒适区和凉感区三大区域。
冷气情况示意图
记者实地体验后
感受到不同区域体感温度不同
弱冷区恒温稳定,舒适区清凉适宜
凉感区体感则偏凉
且低楼层较高楼层更为清凉
为何会设置这样的温度分区?
原来,这个暑期,市图书馆的读者数量屡创新高,日均进馆5000余人次,周末高峰期达7000人次。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甜蜜的烦恼”。
翻阅意见簿:“冷气太足,得带件外套”“感觉不够凉快,希望空调开低一些”……截然不同的温度诉求让馆方意识到,大型公共空间的温度体验,确实“众口难调”。
据了解,市图书馆采用中央空调集控,温度设置严格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要求。然而,其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吸热效应、开阔的空间结构以及冷气输送距离的差异,使得馆内不同区域的实际体感温度存在显著差别。读者的集中反馈,让图书馆将优化温度舒适度提上了日程。
市民在漳州市图书馆阅读区阅读 陈逸帆 摄
如何在节约能源的同时
又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对温度的需求?
市图书馆馆长周坤海
从轨道交通车厢内常见的
“同车不同温”服务中
获得灵感
决定在馆内实施类似的分区温度管理
“划分不同温度区域的关键依据是空调出风口的位置。”市图书馆物业经理李录录告诉记者,初步划分后,工作人员还携带测温设备,在每日上午十点和下午两点这两个最热的时间点,对馆内1至3楼的各个阅读和自习区域进行了反复多次的实地测试和体感验证。
最终,一张张清晰的“温度地图”将主要阅读空间划分为弱冷区、舒适区和凉感区三大区域。
馆内显眼处皆设置了冷气情况示意图,供读者在选择座位时参考。黄天航 摄
如今,直观的温度分区图成了读者选择座位的贴心指南,也迅速收获了读者的积极回应。
一位患有鼻炎的读者反馈,以前在图书馆总要躲避出风口,现在可以直接选择“弱冷区”,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引起身体不适。
在图书馆备战考研的张同学则表示:“我喜欢冷一点的位置,防止自己犯困,现在都早早来凉感区占位置。”
据工作人员观察,实施分区管理后,馆内关于温度的意见建议大幅减少,无疑是对这一举措最好的肯定。
一张简单的温度分区图,生动诠释了漳州市图书馆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与精细化。在暑期这一阅读高峰期,市图书馆站在读者角度,为不同需求的读者群体“定制”最适宜的阅读微环境,无疑为广大读者带来了更加舒适、更加愉悦的阅读体验,让书香与清凉相伴,沁人心脾。
2025年8月11日《闽南日报》第2版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