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丽霏
近日,高温持续,“清凉经济”成为文旅消费热潮。在德阳,龙门山旅游带凭借凉意十足的峡谷、飞瀑、溪流、山景,吸引来众多避暑游客。
在什邡,白天可到神瀑沟爬山观瀑、蓥华大峡谷玩漂流,晚上可夜宿山中民宿;在绵竹,山林中围炉煮茶、耍水……记者注意到,同样是背靠龙门山资源禀赋,加快农旅融合,解锁“清凉经济”新的打开方式,什邡与绵竹却各有不同“解法”。
游客在体验蓥华大峡谷漂流。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亲水
峡谷漂流反哺乡村发展
“抓紧扶手,要冲坡了!”8月7日午后2点,什邡市蓥华镇天宝村的蓥华大峡谷漂道上,身着橙色救生衣的游客在5144米的蜿蜒水道里尖叫连连。橡皮艇在483.86米落差造就的激流中颠簸,溅起的水花将暑气冲散。
蓥华山平均海拔1300米,夏季平均气温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近年来,蓥华镇通过“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相继开发出峡谷漂流、森林康养、水上乐园等多元业态。数据显示,去年,全镇文旅收入突破2亿元,今年暑期,该镇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客流逐渐增多,形成“溢出”效应。在距离漂流终点300米的天宝村,一家家闲置农房变身精品民宿,沿途车位一位难求。蓥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仅漂流项目就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周边200多家农家乐中,有70%由村民自主经营。
农旅融合的乘法效应在这里体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当地将漂流部分门票收入反哺村集体,同时畅通农产品直销渠道,让山货特产搭上旅游快车。“每年暑期,周边农户的猕猴桃、竹笋等特产销量同比翻番。”蓥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纳凉
昔日矿区蜕变避暑胜地
在龙门山的另一侧,绵竹市广济镇云盖村也靠着地理优势“卖清凉”。
“滋啦——”热油下锅,腊肉的香气瞬间溢满灶台。上午11点不到,云盖村凉栖山舍民宿厨房里,老板蔡发蓉系着围裙,麻利地翻炒着腊肉,“每天要做二十号人的饭,都是来避暑的客人。”
蔡发蓉对“做饭”并不陌生。这个热闹的避暑胜地曾是一片石灰石矿区。蔡发蓉曾是矿上的炊事员,她的丈夫就在矿上担任矿车司机。
2016年,绵竹市启动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矿权清理整顿,全市关闭矿山企业,推进生态修复。同年,云盖村依托自身森林资源丰富、夏季平均气温比周围城市低3至5摄氏度这一优势,将发展目光投向文旅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云盖村争取到140万元专项资金,一部分用于村道硬化、绿化等,另一部分作为民宿改造补贴。“修一间达标卫生间、改造一间标准客房就能领到5000元补贴。”村委委员胡超算了笔账。
最初响应者寥寥。直到次年夏天,首批民宿被各地来的避暑客预订一空的场景,成了最生动的广告。不久,蔡发蓉就将自家老屋改建成3层小楼17间客房。“这几年一到夏天就供不应求。”蔡发蓉计划着,要把院子里的杂物间收拾出来,再修3间。
在云盖村,像蔡发蓉这样的民宿老板如今有44位。沿着村里新修的登山步道向上,曾经的矿坑已覆土植绿,川西关口碉楼遗址旁立起了文旅导览牌。山脚下的江边美食街,40多家店铺门口人头攒动。“去年村里接待游客超9万人次,收入2000多万元。”胡超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