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山云蒙景区南部边界,坐落着蒙阴县海拔最高的村庄——百花峪村。这里是蒙山云蒙景区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区位优势明显。百花峪内一年四季都开满了鲜花,花期流转、争奇斗艳。百花峪内原生态的山、纯净的水和空气,是临沂最早的农家乐发源地之一,也是各大院校艺术写生的集散地。
8月8日上午,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山东”媒体行活动来到风景优美的蒙阴县百花峪村。在绿水青山间“遇见百花峪见你”。
“遇见百花峪见你”这句标语出现在百花峪村的“溪园”,这里是进入百花峪村的第一家精品乡村民宿。如果想来一场山林间诗意的栖居,在这里不少民宿供远离城市喧嚣的人们选择。
花园下午茶也是不错的选择。百花峪村的“花溪小院”是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在这家位于山林的露营小院,体验“人间烟火是归处”。
“我们利用闲置庭院改建了这处田园风格的网红打卡地,它充分结合了蒙山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融合了湖州安吉、长兴等发展特色庭院经济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了多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院落场景,为游客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成为网红直播、打卡拍照的首选之地。”花溪小院负责人闫强说,花溪小院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与周边民宿、农家乐共富共赢,明确分工,形成业态互补。小院负责场景打造、做好宣传营销,农家乐做好餐饮服务,民宿提供优质住宿,形成共同的服务链条,既能引来游客,又能服务游客,还能留住游客。
村子这些年的蝶变,百花峪村党支部书记陈长田深有感触:“村里的环境这么好,这些民俗、露营地也发展起来带动了就业,咱们村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都愿意留在村里。”陈长田介绍,目前,百花峪现有农家乐、民宿经营业户33家,其中,食宿一体户28家,可同时接纳1500余人住宿,年接待人次达25万多人。
去年以来,百花峪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结合“百千工程”,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新铺设沥青路面3.5公里,新硬化路面2600余平,改变了道路拥挤、设备老化、环境脏乱问题,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百花峪片区提升项目按照“乐山乐水心宿百花”主题定位,以百花峪为中心,围绕“山·水·路·居”四个方面重点实施建设。片区内新建观景平台2处、景观墙700余米、室外景观小品13处、标准化公厕1处、停车场5处、停车位127个,栽植花草苗木7000余平。
“去年,我们在策划‘百千工程’时,坚持‘村里的事情让群众说了算’,通过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他们普遍反映村里缺少能玩的地方。最终我们确定建了这处露天剧场。”陈长田说,剧场建成后,群众在这里自娱自乐,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有时还举办烧烤晚宴、啤酒派对等特色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游客也喜欢到这个平台观赏山景、打卡拍照。
百花峪村是蒙阴县坚持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三步走”实践路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蒙阴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好、乡村兴、群众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条流域,治一片绿一片。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蒙阴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继奎介绍,蒙阴县林木覆盖率达73%以上,围绕保护云蒙湖水源地“一湖净水”,打出一套农户改厕、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整治、围网养殖“清零”、水利工程建设“组合拳”,全县7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实现有效治理,云蒙湖的湖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找准“生态”与“富民”的契合点,推动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好产品做成好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富民的增收点。立足百万亩果园实际,发展蜜桃面积71万亩,“蒙阴蜜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66.44亿元。依托山水林果优势,以点带面推动生态资源与全域旅游、康养、运动、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老百姓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与此同时,蒙阴县还构建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全县域生态资源“清单+底图”大数据存储,全县域GEP达355.68亿元。推动生态资源金融赋能,因地制宜探索古树名木“生态贷”、森林资源“碳金融”、整村生态授信等绿色金融产品10余项,有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闲散土地利用型、山水资源整合型、沟域综合开发型、生态文旅赋能型”四种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模式,探索了循环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三条生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记者:赵璐 编辑:陈彤彤 校对:高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