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江苏省位于我国的华东地区,不仅是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重要角色,更是“长三角”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员。若论经济总量,江苏常年稳居全国前列;若论均衡发展,江苏下辖13个地级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这在全国各省都堪称独一份。也正因如此,江苏涌现出一大批自带光环的“网红”城市:南京的古都底蕴与现代活力交织,苏州的园林雅致与工业园区的现代气息碰撞,无锡的太湖风光与智能制造相辅相成,等等,每一座江苏城市都个性鲜明,备受瞩目。
然而,在星光熠熠的江苏城市群中,有这么一座著名的城市,现在却常常被人贴上“尴尬”的标签——那就是扬州。这是为什么呢?
提起扬州,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座位于江苏中部的城市,扼守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要冲,天生便带着“水”的灵秀与“路”的通达。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名字里浸透着千年的墨香与烟火:瘦西湖的烟雨、个园的叠石、东关街的老字号、富春茶社的早茶香,等等,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也是无数游客心中的“诗意江南”。
回溯历史,扬州的辉煌曾经震撼世界。唐朝时期,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东方第一大港”,商船云集,帆樯林立,波斯的香料、西域的宝石、中原的丝绸在这里流转,各国商人、使者往来如梭,“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便是其繁华的真实写照。当时流传的“扬一益二”之说,更是将扬州推上巅峰——它的繁华程度连号称“天府之国”的益州(今成都)也只能屈居第二。那时候的扬州,还是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国际化大都市,风头无两。
更有意思的是,尽管从地理坐标上看,扬州位于长江以北,但在国人的文化认知里,扬州依然是“江南”的重要代名词。这里的“江南”,无关纬度,只关乎气质: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浪漫,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婉约,是“绿杨城郭是扬州”的温润。它与苏州的精致、杭州的秀美一脉相承,共同构筑了中国人心中对于“江南”最柔软的文化意象。
可如今的扬州,却难免让人感到几分“时过境迁”的唏嘘。曾经的“世界第一城”,如今的经济发展在江苏都只能处于中游水平,被大家归入“三线城市”的阵营。而作为“江南代表”,扬州的知名度似乎也渐渐被曾经平起平坐的苏州、杭州拉开差距——苏州以“最强地级市”的经济实力和“园林甲天下”的文旅名片持续领跑,杭州则凭借互联网经济与西湖的永恒魅力成为“新一线”顶流,相比之下,扬州的光芒似乎黯淡了许多。
但扬州的“尴尬”,或许正是它的独特之处:没有急着追逐摩天大楼的高度,而是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老城区的肌理;没有刻意炒作网红标签,而是让早茶的热气、评话的韵味在市井间自然流淌。在这里,你依然能在东关街的青石板路上遇见挑着担子卖糖画的手艺人,能在瘦西湖的画舫里听见咿咿呀呀的昆曲,能在寻常巷陌里闻到家家户户飘出的狮子头香气。这种“慢”,不是停滞,而是对历史的敬畏,对生活的坚守。
那么,你有没有来过扬州旅游?对这座位于江北的“江南”城市印象如何?你知道扬州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而且在名气上曾经也与苏州、杭州平起平坐吗?你觉得如今屈居“三线城市”的扬州,是不是有些“尴尬”呢?如果以后有机会,你还愿意在烟花三月下扬州,感受它穿越千年的从容与诗意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