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桂林晚报】
不久前,桂林兴安老山界龙潭江景区突遭山洪侵袭。然而,凭借及时有效的预警,400余名游客在短短10分钟内全部安全撤离。这场堪称“教科书级”的疏散行动引发广泛称赞,其背后的“求生秘诀”绝非偶然。
当下正值亲水游玩旺季,这场完美避险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可复制的安全经验?记者为此展开了采访。
惊魂时刻 10分钟内400余人安全撤离
8月3日14时许,兴安县老山界龙潭江景区内,400余名市民和游客沉浸在清凉戏水的欢乐中。这里竹林郁郁葱葱,水面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宛如晶莹果冻,整个景区弥漫着悠然宁静的氛围。
然而,平静之下暗藏危机。景区上游的江面风云突变,江水奔腾翻涌,江底的沙石被卷起,浑浊的浪花如猛兽般咆哮着取代了原本清澈动人的“果冻水”。一场由上游暴雨引发的山洪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
“所有人!立即上岸!往高处撤离!”景区负责人罗先生急切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各个亲水点回荡。紧接着,亲水点驻守员迅速吹响哨音,一边仔细清点仍在亲水点游玩的市民和游客,一边有条不紊地指挥他们沿着正确的疏散路径奔向避险步道。
罗先生拿着手机,一边对比一边讲述当天汹涌的洪水。
起初,游客们一脸茫然,因为此时山洪洪峰尚未抵达,景区各个亲水点看似一切正常。但工作人员心里清楚,上游的山洪正以惊人的速度逼近。
为了争分夺秒完成疏散,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架起老人、抱起孩童,沿着标识清晰的应急通道,迅速向高处的避险平台转移。就在全部市民和游客完成疏散的短短数分钟后,洪水如脱缰野马般奔腾而至,原本平静的亲水点瞬间被浑浊的洪水无情吞噬。站在安全点的众人望着眼前惊心动魄的一幕,不禁长舒了一口气。
据统计,从发现山洪到完成景区400余名市民和游客的疏散工作,景区仅用了10分钟。不少亲历此事的游客将疏散过程发布到网上,并由衷感慨:“这是一场‘教科书级’的疏散,是景区正确的处置方式挽救了众人的生命。”
未雨绸缪 层层预警抢出逃生时间
当游客们纷纷感叹景区疏散得力时,记者不禁好奇:这场“教科书级”疏散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经验?又是如何练就的呢?日前,记者来到老山界龙潭江景区一探究竟。
记者首先找到了景区安全员刘石峰。山洪来袭当天,他正在一号亲水点值班。他回忆道:“大约1点40分,景区安全检测部门就发出了预警,告知‘上游已经出现较大的山洪,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刘石峰告诉记者,对于主打亲水、户外活动的景区,他们提前进行了多次撤离演练,对撤离路线和安全区域都了如指掌。
安全员刘石峰的背后,是他值守的第一亲水区,这里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和平静。
随后,记者采访了景区负责人罗先生。他介绍说,除了每个亲水点都配备了专门的安全员,能够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外,景区的预警机制也是实现“教科书级”疏散的关键因素。
罗先生说,在距离景区17公里外的雷公岩,景区设有监测点,并安排了专门的值守员密切关注江水的变化。一旦发生山洪等险情,值守员会立即通过对讲机、电话等方式及时上报。“这样的预警方式是我们经过科学观察确定的。根据洪水的最大流速计算,预警可以为景区提供约40分钟的应急时间。”罗先生说。
此外,罗先生还介绍,景区运营至今已有约5年时间,类似山洪发生的情况并不多,仅有四五次,且基本都发生在每年七月和八月份。由于预警得当,景区从未发生过人员伤亡的情况。
亲水旺季 这些安全经验值得借鉴
这场成功疏散的背后,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又是否适用于更多热爱户外活动的普通市民呢?对此,刘石峰给出了专业建议。他说,山洪的致命之处在于流速的急剧变化,通常从上游开始。对于普通户外玩水者来说,所在位置普遍较低,等看到水位上涨时往往已经来不及逃生。
由于大多数户外玩水场所没有设置专门的上游预警员,刘石峰建议,在选择营地时,不妨挑选地势较高、较为开阔的上游地带,这样可以随时观察上游河流的情况,并安排专人值班观察水情,以便及时做出反应。
另外,在确定玩水地点时,可以借鉴景区制定应急预案的方式,提前规划好撤离路线和可供避险的安全区域,尽量做好能够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的准备。
除此之外,掌握一些通用的户外安全知识同样至关重要。例如,遇险时逃跑的方向,尽量垂直河道方向跑,不要顾及行李;发现水中漂浮物增多、水面浑浊,要立即提高警惕,迅速撤离;一旦遇险,切莫驾车或步行尝试穿越涉水地带,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危及生命,此时应保持冷静,留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