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拥有800年历史的东莞石排塘尾古村迎来别样生机。“这么近那么美,这周到塘尾”——2025莞台港澳青年集市活动在古村核心区拉开帷幕。在镬耳山墙与青砖古巷的环抱下,来自东莞、台湾、香港、澳门的青年代表、在地艺术家、市民游客以及省市镇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融汇古今的青春文化盛会。
在省级保护规划获批、古村活化加速推进的关键节点,这场以青年为主角、以创意为纽带的集市,首次将青年创意市集嵌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尾明清古建筑群的核心区,通过古村市集、古村电音派对、古村寻迹打卡、老宅艺术展四大主题活动联动古今,打造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为岭南文化瑰宝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开启莞台港澳青年深度交流融合的新篇章。
古村新韵:传统空间化身青春创意舞台
下午4点,开幕式在古村风水塘畔的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传统岭南风情的灯笼与设计新潮的会场交相辉映,营造出历史与未来对话的独特氛围。
活动由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指导,莞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石排镇统一战线工作办公室、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共青团石排镇委员会、镇文化服务中心及塘尾村委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台属台胞联谊会、石排镇工商联(商会)、内地港人联谊会等机构的大力协办。
石排台协分会候任会长傅子傑分享了扎根石排近20年的感受:“从2007年参与项目至今,我见证了石排发展为‘潮玩之都’,产业环境多元,政策支持有力。这里工作机会多,生活环境持续提升,有众多网红打卡点和丰富活动,是能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理想之地。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亲身体验,在此落地生根。”
东莞台协常务副会长王中岳在发言中回顾了台商协会33年来作为两岸沟通桥梁的历程,并寄语青年:“政府为台港澳青年搭建了优质平台,如松山湖的青创中心。我们台商协会也愿以‘母鸡带小鸡’方式传承经验,支持青年融合。大陆发展机遇广阔,希望莞台港澳青年多交流,常来协会,共创未来。”
东莞市莞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宁小娜在致辞中指出:“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漫博会)刚刚在石排落幕,向世界展示了石排作为‘潮玩之都’的非凡魅力与澎湃动能。塘尾古村落拥有数百年历史,这里的一砖一瓦承载着共同的历史文脉和岭南文化基因,本次活动不仅是对漫博会热潮的延续,更希望在历史厚重的基石上,搭建一座面向未来的桥梁——一座联结莞台港澳青年梦想、创意与机遇的坚实桥梁。”
她还特别提到,东莞正以《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为蓝图,着力构建“产业共荣、市场共拓、福祉共享”的融合新局;同时,《共建台湾同胞宜居宜业美好家园若干措施》为台湾同胞来莞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希望吸引更多台港澳优质青年前来东莞发展,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开幕仪式后,嘉宾与青年们还移步至精心布置的古村市集和艺术空间进行参观,与首批入驻的台港澳青年创客、在地艺术家亲切交流,感受创意涌动、文化交融的热烈氛围。
精彩持续:多维活动点亮古村夏夜
随着开幕式的圆满举行,为期三天的莞台港澳青年集市活动正式进入精彩纷呈的主体环节。
当天下午,贯穿三天的核心板块“古村市集”在巷道间热闹开张。30名莞台港澳青年创业者、在地文创团队、非遗传承人及石排本土潮玩企业共同打造了数十个特色摊位。
本次集市以“传统新生”为切入点,激发莞台港澳青年围绕石排传统文化、潮玩产业等特色元素开展创意协作,强化情感联结与文化共鸣,活化老宅,通过“老宅与当代艺术”的结合,把塘尾古村转化为莞台港澳青年的文化交流链接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淘到融合岭南建筑元素(如镬耳山墙、灰塑纹样)的精致饰品、文具;在百年榕树下品尝台湾特色小吃、港澳甜品与东莞传统美食的创意混搭;欣赏并参与非遗手作体验。石排本土潮玩品牌也带来最新设计,展现“潮玩名镇”的时尚魅力。市集不仅是交易的场所,更是青年创意思维碰撞、创业经验分享的开放空间。
市集摊主、台商二代苏姵绮带来了家族传承的台湾特产乌鱼子。她介绍道:“作为第四代传人,我们在大陆积极创新,将乌鱼子融入腊肠、粽子、月饼甚至雪花酥等年轻人喜爱的食品中,让传统风味更易被接受。乌鱼子天然咸香,能替代味精提鲜,让产品更健康。我们扎根东莞多年,很感谢政府提供曝光平台,积极推广产品。”
“古宅与当代艺术”(老宅艺术展)是本次活动的点睛之笔。东莞本土策展人叶敏敏依托塘尾艺术家联盟的工作室及古村内精心遴选的空置老宅,策划了以“时光诗人”为主题的小型艺术展览。
谈及策展理念,叶敏敏表示:“将艺术装入这些不可复制的历史空间,能吸引更多年轻人驻足。我们运用花艺、光影、潮玩等媒介进行创作,希望作品能与空间、光线、人以及不同氛围互动,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效果,让老宅焕发新生机。”
观众漫步古巷,不经意间就能步入一个充满当代艺术气息的“老宅新空间”,感受历史肌理与现代艺术表达的奇妙共振。部分艺术家将在现场进行创作演示,与观众即时交流,诠释传统建筑与现代审美的共生可能,呼应古村生态哲学。
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古村打卡集印章活动”(古村寻迹打卡)同步启动。 参与者可在入口处领取特制的手绘地图,按图索骥探访古村内6处标志性的历史文化节点,如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古建筑群、思我公祠、衍广书房、古井以及李氏宗祠、瓷院子等,在趣味探索中深入了解古村历史与建筑智慧。
压轴大戏则是8月14日晚间将举行的“古村电音派对”。音乐会选址于开阔的古村广场或风水塘畔,打造露天电音舞台,将邀请莞台港澳新生代乐队及独立音乐人,演绎融合传统民乐元素与流行、摇滚、电子等多元风格的音乐,在星空古建的见证下,为活动画上充满青春律动的休止符。
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更是塘尾古村以省级规划为引领,践行“活着的岭南文化博物馆”愿景,通过吸引青年创意力量参与,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与乡村振兴有效路径的创新实践。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塘尾古村将持续敞开怀抱,期待更多青年和市民前来感受这份跨越地域、连接古今的独特魅力,共赴这场穿越800年的时空对话。
撰文:蔡子航 陈琬莹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 蔡子航;陈琬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