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暑期悠长,青海迎来了旅游的黄金时节。今年夏季,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尽情感受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文旅活动好戏连台,消费市场活力十足,政策扶持精准给力,共同描绘出一幅夏日旅游的繁荣画卷。
借助社交媒体,大美青海声名远扬
“你看这黄河水多清,沙滩玩着也舒坦,真像到了三亚!”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来自甘肃兰州的游客李女士正给孩子拍沙滩照。被称为 “高原小三亚” 的德吉村,夏日里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在沙滩上追逐打闹,大人们或坐或躺享受阳光,沙滩排球、水上摩托艇等项目成了 “香饽饽”。
在尖扎县,乡村旅游多点开花。“黄河民宿第一村” 来玉村,藏式风情民宿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们围坐在一起品尝农家酸奶,夜晚围着篝火跳起锅庄舞;能科乡德欠村的油菜花梯田,金黄花海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从西宁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周末带家人来露营、玩水上项目,太惬意了。” 西宁游客周先生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据黄南州尖扎县文体旅游广电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尖扎县28个沿黄乡村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近1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今年4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的坎布拉,成了国际游客的新宠。园区内,火山地貌、丹霞景观等157处地质遗迹点,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赞叹不已。“游客们人手一部相机,都在记录这世界级的美。”景区负责人说。
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里,“动物科普”吸引了大量游客,“熊猫馆+猛兽区” 联票成热门。暑期推出的动物知识讲座、饲养员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学到不少知识。各大热门景点人气爆棚,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上涨,游客们拍摄的美照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让夏日青海名气更盛。
旅游相关行业,新增就业超5万人
旅游热带火了消费市场。西宁莫家街小吃一条街上,手抓羊肉、酿皮、酸奶等特色美食香气扑鼻,每天游客近万人次。在马忠食府档口做小吃生意的马师傅擦着汗说:“旅游旺季从早忙到晚,营业额比平时翻了好几倍。” 据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 25.6%,热门景区周边民宿提前一个月就被订满。
交通出行也随之繁忙起来。据相关报道显示:今年7月以来,青海民航运输量连日攀升,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增幅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已开通至全国67个城市的航线航班,新增11个旅游潜力城市航线,并加密北京、成都等31个重点城市航班。青海西宁机场表现尤为亮眼,执行航班0.97万架次、运输旅客12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9%和15.5%,旅客量增幅在全国500万量级以上机场及省会机场中位居首位。铁路方面,青藏铁路、兰新高铁客流量大幅增长,高铁站租车点前,“环青海湖自驾套餐”深受青睐。此外,旅游包车、网约车等市场也十分活跃,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游客的到来,带动了青海零售行业的消费增长。在各大景区周边的纪念品商店,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创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特产等琳琅满目,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在塔尔寺景区周边,精美的唐卡色彩鲜艳,工艺精湛,成为游客馈赠亲友的热门选择。此外,青海特色牦牛肉干等特产销售额持续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购物收入达到了35.8亿元,零售行业借助旅游消费的东风,实现了快速发展。
旅游消费市场的繁荣,为青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景区工作人员、导游、酒店服务员,到餐饮从业者、旅游包车司机、零售店员等,各个相关行业都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尖扎县德吉村的村民拉毛卓玛,以前在外省打工,如今在村里的民宿当服务员。她笑着说:“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像拉毛卓玛这样因旅游受益的人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旅游相关行业新增就业人数超过5万人。
政策加码,为青海旅游业增底气
为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青海省启动了2025年“山宗水源,惠游青海”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发放涵盖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文创非遗等领域的文旅消费券。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共发放文旅消费券1214万元,直接拉动消费4586万元,间接带动消费3.2亿元。海东市聚焦 “食、住、行、游、购、娱、学” 七大场景,同步启动各县区各大旅游景区、景点各项优惠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消费。这些消费券的投放,有效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成本,刺激了旅游消费需求。
同时,各类文体旅游活动接连举办,为旅游市场添砖加瓦。5月19日至23日举办的青海文化旅游节,以“生态、人文、融合、创新”为主题,十六大主题活动精彩纷呈;7月举办的“跟着赛事游青海”2025年鞭陀龙交流大赛,吸引了72支代表队800余名选手参赛,参赛队员在省内景区游览,拉动了餐饮、住宿等消费。此外,首届黄河“欢乐跑”大赛、“自驾9号公路露营天境祁连”全国露营大会等活动,也让更多人关注青海旅游。
为满足老年游客的旅游需求,49趟旅游专列的开行,为游客出行提供了便利。“大美青海・幸福西藏”“夏都西宁・魅力海西・秘境茫崖”等专列,串联起青海湖、祁连山等核心景区,“一线多游” 模式深受游客喜爱。70多岁的上海游客王学文乘坐专列后感慨:“坐专列旅游全程有医护人员跟着,不用担心身体问题,另外还能去好几个地方游览美景,大家都很开心。”
夜间消费活力更甚,在西宁市的力盟商业步行街、新千国际广场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光影秀、演艺、美食市集等热闹非凡,还推出消费满减等优惠措施,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自西安的游客赵女士说:“晚上天气凉爽,来这里逛逛,吃点特色小吃,看看光影秀,感觉特别舒服。” 这些夜间文旅活动的开展,不仅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也进一步促进了旅游消费,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青海持续进行“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品牌“升级”,融入研学旅游,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名气越来越大。这个夏天,青海用独特魅力圈粉无数,旅游带活了经济,政策又给足了底气。这片土地,正敞开心扉,迎接着更多远方的客人。
《青海日报》(2025年08月14日 第5版:经济)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