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时间没有爬山看夕阳了,这天下午从辋川出来,就想了。
走,驱车文峰塔,看看秦岭日落。
辋川河流到出山口的地方,河床袒露河水清澈,玩水的人也不少,看样子还能游泳。以后没事到这个地方戏水也不错。

祝国寺文峰塔就在辋川口黄沟村,我上来过好几次了。步行道上去也就两公里多,开车就是十来分钟,而且路况很好,个别拐弯地方要注意下。

文峰塔是蓝田县一个神奇的所在,就在天马山(也叫祝篑山)两个山头“凹”的中间,一塔雄起。在蓝田县城周边不管哪个地方,抬头一望,就能看见。
天马山位于县城东南位,这个位置也是建造风水塔的地方,或为镇妖,或为文运,或弥补风水上的不足。
又说晋代就有庙,但是这里的竹篑寺遗址说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由监察御史李东主持重建。说是现存明代古钟、清代杏树等文物,但是上面的明钟为假,杏树倒是老杏树。
“竹篑寺”,“篑”字音kuì,但是当地村民都叫“竹林寺”。

这座砖塔是2007年新修建完工的,高七级,原塔是清建的土木结构,据说也是有感于蓝田县城“三阳空绝、四山高压,本土低微”而修,这就是风水塔的证明。
今天上来的人不少,或为乘凉的,或为看景的,当然,大多数都是“二合一”:既乘凉又看景儿。
还有一个“三合一”:他在这里顺带打印照片,说不定还能挣上一点钱。
——这文峰塔确实是个观景的好地方。
往北面能看到蓝田县城,看灞河一个弯钩兜着蓝田县城往北流去,塔身上面的文字是“福泽蓝邑”。
塔身西面的文字是“辉映鹿原”对应着白鹿原东原头,沿着东面小路过去,是有个无动力滑翔伞场地,从这里望过去,是能看到白鹿原的南面东边,还能看到尤风岭的大部分。
当然,这里也是观赏夕阳和落日的好地方。

西边山头上小庙叫做“祝国禅寺”,小小的正门关着,从旁边的侧门进去,就能看到古杏树,枝丫遮蔽着半个寺庙,上次和僧人聊天,说这个杏树尽管经历了风电雷雨劫难,还能结出杏子来。
奇怪是这里原先的石门,不知道怎么不见了。

塔身东面的文字是“玉山呈瑞”,对应玉山方位,从东边的山头上去是可以看到玉山的。
东边的山头也有庙,满坡的柏树,其中有两株应该是过了百年的,传说中的一龙一凤。
这个庙好像没有人住,只是在庙会的时候才开,这次看着修缮的比较好,以前来的时候都是残破的。
文峰塔这里没有水源,吃水都要从山底下拉上来。

绕到庙背后,就能看到蓝关古道上的路,上面的天文观测点看的清清楚楚。
最开阔的就是塔南面,塔身上的文字是“文峰蕴秀”,这个“秀”就是指南山之秀。

从这里可以看到辋川官上村里面,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
秦岭余脉自南向北而来,在游风岭就低下一个高度,至辋川口戛然而止,山势如马腾空,抖落出一面百丈悬崖。

以前进入蓝关古道 ,都要从天马山旁绕过,传说的游风岭,就有“黄帝时风后灭蚩尤部众于此”的故事。

当年刘项于楚地相约伐秦,刘邦以武关道进逼蓝关,采用张良计“设疑兵、绕峣关、逾篑山、击秦军”,大败赵高于蓝田。
这里的“篑山”就是这个天马山,古有篑山关一名,刘邦就是从这里绕过去,直接上了白鹿原逼近咸阳城。
多说一句:那个已经倒掉的文峰塔还是《白鹿原》中棒槌山的原型。
看夕阳西下,谝千古闲传。

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隐隐群山上的特高压铁塔,在山峰中蜿蜒向秦岭深处延伸。
喝茶吹牛看落日,美哉美哉。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