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徐祯霞《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14日 第 11 版)
当夕阳将天边染成金黄,那些骑行者就骑着他们的爱车陆续上路了。
我是在徐家庄的村口乘凉时,发现这些骑行者的,因为他们穿着不同寻常,不仅有时尚漂亮的爱车,而且有全副武装的衣服和头盔。他们的出现,让这条彩虹路散发出无限的活力和动感。
彩虹路是去年修就的。陕西省柞水县西川村发展生态旅游,便修就了这样一条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公路。这条路从柞水职中一直到西川顶头的老庵寺水库,道路平坦开阔,沿途都有百姓人家,便自发地出现了许多骑行者。由最初一两个试骑者,慢慢地变成了众人参与的健身运动。他们出现在彩虹路上的时候,像是一道流动着青春和活力的风景,吸引着一河两岸的居民和路人驻足观望。
这些骑行者,有县中和职中的老师,也有县城中爱健身的一族。对于山区生活的人们,骑自行车是必备技能,也是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虽然现在交通多样化了,但习惯了骑自行车的人们,还是喜欢它的方便与灵活。
路上隔不远,就会有一个太阳能的路灯,在或明或暗的灯光下,他们的骑行让寂静的道路活泛起来,两边的山峦、树木与河流,为他们做了最好的陪衬和参照物。他们是道路上的风景,而周围的一切,又成了他们眼中的风景。诗人卞之琳在《断章》里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这些骑行者与周围的村民之间,似乎也是如此。
丁零零,身后传来清脆的铃铛声,转头看见一位头戴竹斗笠的老者蹬着三轮车一掠而过。车斗里堆满了才采摘的黑木耳,这大概是给餐馆里送木耳的耳农吧。车轮滚动在这彩虹路上,也像是在走过他们日新月异的生活,因为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这些村民基本上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年轻人外出打工和发展,年长者和妇女则在当地经营着木耳产业。
进入老庵寺村时,西川水库突然在暮色中睁开碧眼,打量着一个个疾驰而来的骑行者。湖心小岛将水面分成两半:东侧浮桥上,有钓客的鱼竿划出银色的弧线;西岸垂柳下,几顶天幕撑起露天茶座,有人在意兴盎然地喝茶。骑行者支起单车,恰好看见晚霞将最后一缕金光投在木头长亭间。此时,有兴致的老师会吟上几句诗,在亭间稍作休憩与放松,养好精神,准备返程。返程是下坡路,相对比较轻松,不用什么力气,撑好车头,稍稍用力,就可以一路滑翔回去。
夜雾升起,细密的水珠在月光下织成银纱。值守的老农正在桥上纳凉,他指着远处山脊上的光伏板对另一个老农说:“那些蓝晶晶的板子,夜里就变成星星的摇篮。”自打有了太阳能路灯之后,村庄便不再黑暗,它们发出星星一般的光芒,照亮着山川河流和村庄中一户一户温暖的小屋,农家小院里正传出打糍粑的声音。
蓦然觉得,这条骑行道何尝不是一条时光隧道,骑行者的车轮滚过的不只是20公里的沥青路,更是西川人用时光精心打磨的生活,车轮过处,有山雀惊起,扑棱棱飞向缀满星辰的夜空,翅膀划过的痕迹里,似乎藏着秦岭的呼吸,乡夜寂静,唯有骑行者在一路狂奔。
下坡时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夹着松针与野花的幽香,经过职中大桥时,月亮已升至中天,桥下的乾佑河泛着银色的波光,倒映着星空与两岸的灯火,将一个个夏日的夜镶嵌在了迷人的琥珀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