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睿
暑假虽已接近尾声,但“看展热”仍在全国各地持续升温。许多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成了亲子打卡的新地标,各大场馆也积极回应这份热情,以精品大展、特色主题展吸引家庭观众。“看展热”不仅点燃了文化消费的热情,更催生出一条涵盖门票、文创、餐饮等多个方面的经济产业链,成为暑期文旅市场的一抹亮色。
6天打卡2座城市4个展馆
“文化遛娃”受欢迎
“我们用了6天时间逛了4个展馆,山东博物馆、山东省科技馆、上海博物馆埃及展还有浦东美术馆的奥赛展都去看了。”来自云南的王女士最近带着11岁的女儿回山东探亲,为了让孩子的暑假过得更充实,于是选择了带娃逛展。
上海博物馆埃及展周六场观展现场 王女士供图
无独有偶,家住淄博的李女士同样选择了以看精品展为目的地的亲子游,她表示:“我家孩子比较喜欢历史,今年暑假先后带他去了山东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和三星堆博物馆,相对于旅游景点的打卡式游玩,这种寓教于乐的游览感觉更有意义。”
据山东博物馆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以来,馆内新增多种特色展、并开放VR大空间数字文化展厅,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前来观展,40天共接纳观众66.67万人次;贵州省博物馆今年暑期日均接待量上万人次,其中亲子家庭与学生群体占比超七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在许多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观展场景中,亲子看展已渐成趋势。
“200元的门票进去,
2000元的文创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亲子看展的过程中,消费场景也不断延伸拓展。据王女士回忆,仅上海博物馆埃及展游览当天,她和女儿两个人在馆内的消费就轻松突破千元。“两张展览加VR体验通票584元,人工讲解300元,中午在展馆配套餐厅吃了简餐花费176元,临走时孩子被古埃及元素的文创产品吸引,买了冰箱贴、明信片、钥匙扣等花了206元,晚上还在展馆附近商场吃了特色晚餐。”这样的消费结构在亲子看展群体中极具代表性。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家长对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显著提升,过去只看展品,现在要听讲解、玩互动、买周边,消费链条自然延伸。众信旅游《2025暑期出游趋势报告》也印证了这一变化: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出“亲子主导、深度体验、结构性升级”三大核心特征,亲子客群占比预计将超六成,成为暑期消费主力军。
“现在的孩子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带他们看展可以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上述王女士的观点道出了多数年轻父母的心声。随着“80 后”“90 后” 成为育儿主力,年轻家长们对孩子的“精神教育”“审美观”等软性素质极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有意识地带孩子走进各种类型的展馆,也由此催生出更多元的消费场景。
以上海为例,上海博物馆在埃及展期间推出了涵盖文创产品、线上游戏、元宇宙展厅、众神NPC巡游、“考古相机”、象形文字破译局等多元融合的“文化套餐”,开发了1200余款文创产品,销售总量近265万件,文创活动及周边衍生品营收超4亿;浦东美术馆举办的奥赛大展推出沉浸式探索体验,以虚实互动的形式带领观众获得层次丰富的观展体验,文创产品营收已超千万元,其中,“卷毛梵高毛绒挂坠”和“调色盘冰箱贴”屡屡断货。有网友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带娃观展的感受:“200元的门票进去,2000元的文创出来。”
此外,场馆内外的餐饮因看展人流显著受益。美团数据显示,暑期以来,博物馆、美术馆周边餐厅的“亲子套餐”搜索量环比大增,各个展馆内主打限定主题的小食、饮品也颇受家庭欢迎。
从“游山玩水”到“文化充电”
每张门票都是对未来的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亲子看展带来的不仅是即时的消费流水,还蕴含着深层次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对比动辄数千上万元的传统长途亲子游或高端夏令营,看展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教育投资”。“花几十元、最多几百元的门票就能获得世界级艺术或科普资源的近距离接触,这样的花费还挺值。”上述李女士说道,“只要孩子喜欢,我们愿意每年预留一部分支出做‘文化预算’,但前提是展馆能提供系统化、进阶式的活动,而不是买完文创就结束。”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副馆长孟令耘曾表示,青少年观众的观展新特点、新需求对博物馆资源聚合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博物馆要在技术更迭、文化创新融合中找到平衡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军梅则在接受新民晚报的采访中指出,想让高端文化消费“旺”起来,要把文化内容、商业运营和现代科技更多融合起来。
从门票到讲解,从沉浸式体验到文创限定活动,亲子看展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文旅产业逻辑。当家长愿意为一场特展跨越千里,为专业讲解支付溢价,展馆里的价值坐标已然改变:最有价值的或许不再是那些“稀世珍宝”,而是展厅里那些仰头凝视展品的孩子们的未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