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在长江以南,黄山以北。
从宣城往西走四五十公里,左手太平湖,右手桃花潭,它藏在皖南的群山褶子里。
当年汪伦拿“万家酒店”骗李白来玩,用的就是这里的桃花潭水当酒钱。
吸饱了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的浆水泡了上千年,在这造出了纸中之王—宣纸。
去泾县的念头存了小半年,等终于抽开身,翻开列车时刻表才发现,南京到泾县并没有直达的高铁。
又琢磨从宣城中转换乘,发觉这地方往泾县的铁轨也懒得接轨。
只有从宣城客运总站出发的k603城际公交,20分钟一班,6块钱,开往泾县汽车站,全程一个半小时。
后来翻开铁路图才晓得,宣城是商合杭高铁,泾县是合福高铁。
在安徽境内,这两条是互不交集的钢铁平行线,真要较劲坐高铁往返,除非耐着性子绕道合肥,绩溪转一圈。
中国宣纸博物馆
到泾县总要提宣纸,毕竟唐代时造的纸就送进宫里当贡品了。
按《新唐书》说法天宝年间这地方归宣州府管,“宣纸”就是这么叫响的。
泾县榔桥镇乌溪村有座中国宣纸博物馆,离市区18公里距离,自驾开车20分钟左右。
门口有免费停车场,就是公共交通比较费劲,从泾县高铁站出来可以转苏红线到乌溪,但是班次不多。
馆里ABCD四个展区带个三丈三车间。
A馆三层主楼,看点基本堆在一楼;B馆现场表演造纸工序;C馆卖卖文创喝喝茶;D馆专门让人上手体验。
至于三丈三车间,说的是一年就造一两次巨型宣纸,咱们平时去了只能看看老设备。
最后逛下来,我还是觉得山坳里这建筑本身最妙,远看像一摞宣纸随意叠在山水间,近看是座白楼静卧溪畔。
水波倒映如墨,青山为底,活脱一幅水墨丹青,拍照也不要找角度,随便框块空间,都是山水批注。
水西双塔
泾县城西两公里处有宝胜禅寺,始建于隋唐,是临济宗黄檗祖师的道场。
唐宣宗李忱未继位前也在此出家隐居,留下“大殿连云接赏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的名句。
寺前双塔镇守,又因泾水古称赏溪。
这地界恰在溪水以西,故当地人称为“水西双塔”,目前是第五批国保单位。
一是大观塔,二是小方塔。
大观塔名义上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其实筹备工作却在崇宁年间(1102-1106)就开始了,所以又叫“崇宁塔”。
历经崇宁、大观、政和三朝,耗时十余年。
原计划建造13层,结果刚盖到七层,北边狼烟就烧过来了,留下了这一烂尾楼,现在的塔尖则是后世打上去的补丁。
小方塔蹲在宝胜寺右边,四四方方瘦楞楞的,又因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故又称“绍兴塔”。
建它的时候赶上大观塔烂尾,信徒们为了平衡寺院布局,也算南宋的补位之作了。
整座塔七层四面,二十来米高,底层直径三米五,别看这塔不大,倒是讲究细节。
佛像和佛光浮雕刻得有棱有角,第一层的记事碑上还记载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三月泾县梅权全家出钱建塔的事儿。
双塔旁边就是皖南事变陈列馆和烈士陵园了。
1941年1月6日,驻皖南的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奉令北上,在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的7个师8万余人偷袭。
尽管众将士在叶挺军长指挥下进行抗击,血战七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
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桃花潭
这应该算是泾县的最大文旅IP之一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管什么年纪都会背上一两句。
其实这事儿背后藏着猫腻。[偷笑]
唐玄宗年间,泾县土豪汪伦听说诗坛顶流李白在隔壁南陵度假,于是连夜写信撩拨:
“先生爱有爱游山玩水吗?咱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不?这儿开着万家酒馆。”
李白这种驴友加酒精爱好者哪扛得住这个,连夜打车就过来了。
到了现场才知道,潭叫桃花潭, 酒馆老板姓万,不过那些天诗仙带着被套路的微妙心情,还是跟汪伦喝了个人仰马翻。
当返程的小舟离岸时,李白望着水深不过十米的潭水,又想起了这些天汪伦的尽心款待。
和着岸上的送行踏歌声,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
话又说回来,桃花潭甚至都不是潭,而是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夹在翟村至万村之间的江面,不过水面宽得跟潭似的,便得了这个雅名。
目前桃花潭景区可分为西岸万村、东岸陈村、潭水核心区三大部分。
西岸万村不收门票,自驾开车的话,导航到益妹超市就行,门口有很大的免费停车场。
晨雾漫过青弋江时,岸上站满了摄影的人,长枪短炮对着晨光中半醒的潭水,虽然不用买票,但得用早起换景深。
万村老街、万家酒店遗址、汪伦墓也在这里。
汪伦墓在元代被蒙古人毁过,清朝人从史书里刨出点线索重修,结果1958年修水库又给平了,直到1985年政府才在西岸重新立了块碑。
如果想坐船去东岸陈村,那就得补65块门票钱了。[思考]
主要景点有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文昌阁,李白与汪伦作别的踏歌古岸,明清古民居群南阳古镇以及翟氏宗祠。
不过这个翟氏宗祠,相当有看点,明嘉靖年间修的,宗祠占地面积达 6700平方米 。
主体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采用五楹三进格局,仿皇家规制建造,1997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罗哲文考察后题名“中华第一祠”。
元末明初,陈友谅军师张定畿的遗孤被翟姓家族收养,改名翟敬六。
其家族后裔在明代以福建张氏宗祠图纸为基础建造了此祠,目前是安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祠堂之一。
查济古村
查济到桃花潭不过二十公里。
显然李白不会错过这景致,可能同汪伦喝罢离别酒,转身便应了查师模(官至中书郎、校书郎)的邀约。
文人的山水瘾发作起来是不讲道理的,李白在查济晃荡数日不愿返程。[笑哭]
直似要把云霞草木刻进血肉里,最后也留下“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句子。
这座古村起于隋唐年间,历经元明清三代人烟,距今有近1400年历史。
四周青山环抱,三条溪水像银链般穿街走巷,青石板路歪歪扭扭爬满村落,高高低低的马头墙戳在云雾里。
查济里原有三个“108”的说法,即108座桥、108座庙宇、108座祠堂,这么多年过去了。
至今仍有四门三塔,三十余座石桥和宝公祠、二甲祠、洪公祠、德公厅屋等及明清建筑140多处,目前是第五批国保单位。
德公厅屋是查济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唯一的元代建筑,也是安徽省罕见的元代遗存之一。
元顺帝至元年间(1333 年) 为纪念查氏家族中兴七世祖查永德而建,四根柱子撑起三层门楼,第三层砖雕上鲤鱼跳龙门的鳞片依旧鲜活。
在查济晃悠完别急着撤,4.5公里外有个厚岸村。
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的故乡,保存有王稼祥故居及王氏宗祠等清代建筑群。
王稼祥(1906-1974),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首提者。
遵义会议上,他为毛主席重回决策层投下了最为关键的一票。
而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抵达泾县的人,总要往云岭乡罗里村走一趟。
青砖黛瓦的院子里驻扎过中国近现代史上那个著名的番号—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并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2日进驻云岭。
军部旧址保存很完整,军部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等十余处。
均为明清两代古典建筑,作为安徽省唯一的首批国保单位,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军部旧址群之一。
军部司令部旧址在罗里村,由“种墨园”和“大夫第”两座清代地主庄园组成。
现存71间平房、1栋楼房及附属花园,军部司令部参谋处、秘书处分别设于宅院中,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都曾在此居住办公。
军部大会堂旧址原为云岭陈氏祠堂,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光绪年间重修,占地面积10.3亩,为泾县最大祠堂之一。
整个祠堂分为前、中、后三进,建筑宏伟、壮观,新四军在云岭驻扎的三年间,几乎全体官兵都在这座宗祠的屋 檐下开过大会、看过戏。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周恩来曾在此给全军干部大会作题为《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的重要报告。
从罗村往南走一公里就是修械所,早先是云岭陈家人盖的关圣殿,始建于明万历至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年间。
木头梁柱卯榫严丝合缝,后来被改成兵工厂分院。
军械处的人在关二爷的眼皮底下修理各种枪支,改造、重新制作缴获来的各种枪炮子弹,也算是有圣人加持了。[机智]
军部政治部则安在罗里村西边两公里半的汤村,是个三进两厢的老宅子。
那些个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等机构,就散落在村子里,屋檐底下常堆着油印机用的铁皮筒。
最后,你们也看到了,泾县这些个景点分的太散了,指望公交?那得看运气和耐心,山坳子里打车不实际,价格也不便宜。
所以来泾县,最对路的法子是自驾开车。
除了能把那些散落的景点串起来,更重要的是那一路看不完的山野风光。
山是突然从平地里站起来的,绿得泼辣,一层叠一层,没个尽头。[微风]
青弋江的水,清亮的时候看得清水底的石头,浑浊的时候也自有股子野劲儿,一路跟着你跑。
山坳里藏着些小水库,水面平静得像块绿玻璃,倒映着天上的云。
再时不时拐个弯,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稻田,几间白墙黑瓦的老房子,炊烟袅袅。
到后面才发现,哪用去什么收费景区,方向盘后的自由,加上眼前不重样的自然景色,这才是泾县最地道的玩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