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进入后半程,文旅消费的热度依旧高涨。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之下,以戏剧艺术为载体的文旅项目日益增多,戏剧特有的在场性和互动性,成为文旅中的活跃元素。
在深圳,除了传统的戏剧舞台,在文化园区、商圈,甚至是传统建筑围屋中涌现出一批“演艺新空间”。新型的沉浸式演绎业态备受年轻人追捧,一批具有显著文旅性质的戏剧节渐入佳境。可以说,戏剧进一步融入生活,成为深圳文化消费“破圈”的重要手段。
新空间
小而美,小而全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小剧场、演艺新空间演出场次首次突破20万场,较2023年增长13.21%。以小剧场为代表的新演艺空间营造出多层次、多样性的演艺生态,丰富和拓展了文艺消费场景,如今已成为促进文旅融合、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
在深圳南山区华生活馆的“爪马世界”剧场,每周都有多部沉浸式剧目上演。“爪马戏剧”是一群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男生创立的深圳青年戏剧品牌,他们从深圳华强北一处狭小的商住办公楼起步,随后在与“市”隔绝的鳌湖艺术村建立属于自己的戏剧团体。自2015年首部作品《老友祭》在深圳首演以来,他们已持续创作演出近10年。而“爪马世界”作为近年来深圳一个代表性新演艺空间,将戏剧表演的场域从传统剧场移植到城市综合空间,是“爪马戏剧”突破传统剧场创作实践的一次大胆尝试。
在这一集剧场、娱乐、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演艺综合体,聚集了多样化的戏剧作品和艺术形式,以剧场集聚效应为本地创作者提供展示平台,也吸引了全国范围内戏剧团队和创作力量进驻创作,持续带动本地及周边城市的剧场文化消费热情,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生态圈。如今,“爪马世界”已开放5个小剧场空间,观众突破5万人次,商业配套区域消费突破7万人次,迅速成为深圳集合戏剧艺术和潮流文化的聚集地。对此,“爪马戏剧”创始人李梓诚表示,“希望通过对传统戏剧表演场域的重构,能为从未接触过戏剧、因娱乐需求走进爪马沉浸剧场的观众,打开接触戏剧、了解戏剧魅力的大门。”
如今,像“爪马世界”这样的演艺新空间,在深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民们走进商场,不再只是逛街吃饭,又多了一项轻松获得快乐的观演选择。今年5月,深圳发布《深圳市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试行)》,明确演艺新空间定义及分类标准,涵盖脱口秀、沉浸式剧场、Live House三类场所。政策提供配套扶持措施,并实施授牌管理、违规摘牌及数据定期上报的监管机制,配套发布消防技术指引细化安全标准,为演艺新空间运营单位提供有力支持措施,更多“小而美”、“小而新”的演艺新空间,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沉浸式
戏剧的另一种“玩法”
戏剧艺术在新时代不断泛化发展,已经跳出了传统舞台的空间桎梏,走入更多公共空间。空间的边界拓展和舞台装置中大量数字技术的融入,令戏剧故事情节得以拉伸和拆解,观众可以作为“戏中人”参与到其中,通过与演员的互动,起到影响故事走向的作用。这种由空间的独特性和观演的互动性所带来的强体验过程格外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也因此呈现出更强的文旅融合属性。
据了解,沉浸式戏剧源自英国,通过开放式的故事结构和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将观众的好奇心激发得淋漓尽致。爪马戏剧也是从引进国际经典剧目进行中文版改编作为创作的起点,并在传统戏剧市场积淀后,融合戏剧、游戏、密室、剧本杀等文化娱乐形式,创作出《绮梦》《玩家TheLife》《花见小馆》等驻场式沉浸戏剧作品,“剧本杀推理”和“线上游戏交互”等玩法的介入,为传统戏剧艺术融入了MMO游戏和RPG游戏的特点。李梓诚说:“这是一个介于‘戏剧表演’和‘社交游戏’的新物种,在剧场空间和表演过程中将更多的主动性交给观众,实现观众与演员‘共创’演出的过程。”
8月16日,爪马世界即将迎来口碑极高的环境式悬疑戏剧《切西娅》的首场驻场演出。深圳的戏剧迷们将能够N刷这部获得2023年度中国小剧场戏剧榜“沉浸式戏剧金榜”的作品,通过每一次不同的互动选择,获得不同的真相结局。
戏剧节
承载一座城市文化的载体
在文化消费持续升级与旅游体验方式日趋多样的背景下,戏剧节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公众参与性,正日益成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乌镇戏剧节”如今已成为古镇戏剧嘉年华,新兴的“大凉山戏剧节”和“阿那亚戏剧节”则成为青年艺术家实践艺术理想的阵地。这些戏剧节盛会将舞台表演融入旅游场景,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新的文化表达方式。在深圳,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推进,戏剧节已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展示范畴,逐渐成为连接城市文化、公共空间与旅游消费的桥梁。
在深圳万象天地,除了潮人如织的时尚街景,与年轻一代消费情绪精准对接的装置艺术之外,如今吸引人们来到这里的还有万象戏剧节上演的众多剧目演出。从先锋多元的优秀剧目,到创作分享会、戏剧工作坊、街头快闪,这个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以戏剧为名,在深圳的繁华忙碌之外,为都市人找到一处与艺术相遇的天地。
在深圳湾艺穗节,这个10余年的艺术品牌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国际艺术展示交流的舞台,也是挖掘本地艺术力量的平台。自2010年发起至今,“人人艺术,处处舞台”一直是艺穗节坚守的信念,南头古城、天文台、公园、街道、巴士、书吧等日常的生活环境都变成了艺术的表演场域,以奇妙的艺术互动体验探索在地文化与城市空间的关联。
此外,更有如2024年向公众开放的长守戏剧谷,这个由深圳市坪山区携手龙马社打造的戏剧“部落”位于马峦山长守村。村落建于康熙年间,在保持村落生活原生态不变的基础上,坪山区对村落建筑进行修旧如旧,保持岭南风格、客家民居的整体风貌,引入戏剧演艺、戏剧民俗、潮品首店、茶室咖啡、特色餐饮等新业态。在这一戏剧生态集聚之下,一批优秀编剧、导演、演员来此常态化开展戏剧创作表演,推出了《断金》《肖申克的救赎》等口碑佳作。戏剧谷正努力成为新的戏剧创作策源地、戏剧品牌输出地、优秀人才集聚地、戏剧交流高地。
如今,戏剧正在渗入深圳的城市肌理。它充分利用城市的历史风貌、文化遗产和公共空间,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也因其聚集性特征,有效刺激了住宿、餐饮、交通和零售等关联产业的消费,为城市文旅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拓展和深化的重要标志。
(活动方供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