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创新典型做法(第二批),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报送的《建设“全景枣庄”深化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
为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枣庄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全景枣庄”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推进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促进“文旅+百业”深度融合,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实施文化“两创”赋能工程。深化拓展“博物馆+”战略,扎实推进文物保护项目实施,系统性开发红色文物资源,持续打造墨子科技文化城等彰显城市特色的文化地标与文化交流空间。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推动非遗代表性项目融入景区、商超、校园及社区等多领域,精心打造具有非遗特色的景区(街区)及演艺项目。全力守护、传承及利用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创沉浸式历史文化体验的新维度。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6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项、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2项。
实施精品线路提升工程。一是“运河古风”慢城生活之旅,通过引入现场演艺、大运河微旅行等活动,创新采用“沉浸体验+业态融合+场景搭建”的全新模式。二是“北辛探源”文博研学之旅,充分利用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强化市博物馆及“一塔六馆”博物馆群的展览与教育功能,设计推出专题研学路径。三是“抗战烽火”枣庄红色之旅,全面整合并活化利用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资源,生动讲述枣庄红色历史。四是“森林康养”休闲生态之旅,构建森林徒步等特色旅游场景,推出全生命周期文旅康养产品。五是“世纪中兴”工业文化之旅,依托枣庄中兴国家矿山公园、中兴煤矿旧址等资源,精心策划工业遗产之旅等经典线路。六是“鲁南乡韵”乡村休闲之旅,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精髓,串联起如微湖渔家、印象白楼、榴园人家、山乡部落等特色村落,开发富有乡土气息的休闲旅游线路。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化业态产品焕新行动,强化景观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孵化智慧型旅游新品,并持续推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开展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发挥“匠心枣庄”文化创意等2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的示范带动作用,聚力打造“1+8+N”的全新产业布局,即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支撑,以及N个电商与研学基地(营地)协同并进的发展模式。推进“文旅+”跨界发展行动,围绕促进演艺赛事经济繁荣发展,激发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的协同效应,努力实现“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次观演、多日停留”的叠加效果。
实施消费体验升级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相关措施,在“双子星耀”等重点商圈、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推出富有枣庄特色的文旅产品、消费活动场景,一体带动出行、餐饮、住宿、购物以及“夜经济”等全景式消费。开发鲁班锁、阴平毛笔、伏里土陶等文创产品,创新推出具有鲁风枣韵的纪念品和伴手礼,让“枣庄好物”成为游客的必购品。策划“跟着演艺(赛事)游枣庄”等专题,举办高品质演唱会、音乐节等特色活动,聚力打造“运河明珠·匠心枣庄”“近悦远来·枣城有戏”“枣相见·榴美好”等特色文旅IP矩阵,激发城乡文旅消费活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市场执法监督力度,营造文明旅游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