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三国城效果图。
熊猫三国城效果图。
作为南充建设世界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载体,熊猫三国城项目正以蓬勃之势加速推进。8月13日,记者在南充熊猫三国城项目现场看到,十余台机械高效作业,200余名工人奋战一线,在“挂图作战”的精准调度下,项目进度已超50%,预计2026年元旦将以全新姿态亮相。
这座融合三国文化与熊猫元素、串联传统底蕴与现代体验的文旅新地标,不仅是南充文旅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更将为城市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启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熊猫三国城雏形初显
初秋的南充,暑气未消,在位于西山风景区万卷楼景区内的熊猫三国城项目建设现场,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工人们的干劲。8月13日,记者走进这片繁忙的工地,耳畔是机械的轰鸣与工人的吆喝交织,眼前是十余台挖掘机、装载机有序作业,200余名工人分布在各个作业面——有的在无动力区搭建木屋框架,有的在美食街区域砌筑仿古墙体,运输车辆沿着临时通道往来穿梭,工程监理手持图纸在各个节点仔细比对……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目前项目整体进度已超过50%,按这个势头,2026年元旦就能完美呈现给游客。”项目现场负责人田克抹了把额头的汗,指着远处已现雏形的9D幻影飞行影院钢架说:“你看那边,影院的主体结构已经封顶,下个月就能开始内部设备安装;东边的赛博三国潮玩街,地下管网铺设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地面铺装。”
作为南充打造“世界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项目之一,熊猫三国城规划面积17.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核心建设三国文化体验中心。它并非简单的“文化+游乐”拼接,而是深度融合了南充“三国文化之源”的底蕴与熊猫文化的独特IP——在这里,大熊猫被巧妙融入三国历史人物角色,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智慧”通过熊猫形象生动演绎;声、光、电、VR、AR、AI等现代技术被广泛运用,游客戴上VR设备就能“参与”赤壁之战,在AR互动中“结识”三国英雄。
项目规划的五大沉浸体验区各有亮点:
梦幻三国体验区里,动力游乐设施与无动力乐园相映成趣,孩子们可以在“草船借箭”主题攀爬架上尽情嬉戏;水师训练营内,水上运动空间与“勇夺战船”游乐区还原了三国水战场景,适合亲子家庭共同体验;吴营水寨的画舫游船、空中飞索则让人在玩乐中感受三国军营氛围;非遗美食街将引入川北凉粉、营山凉面等南充本地非遗美食,游客能边吃边听“三国故事”;赛博三国潮玩街则瞄准年轻群体,潮流互动现场与沉浸式体验空间将传统三国文化与现代潮玩元素巧妙结合。
“白天有实景剧本杀、谯公巡街,夜晚有水上灯光秀、打铁花,我们要打造‘白+黑’24小时不落幕的文旅景区。”田克介绍,项目还规划了三国主题实景表演、穿越历史场景等互动项目,让游客从早到晚都能感受三国文化的魅力。
挂图作战抢进度文旅新地标赋能城市发展
“这里是9D影院的设备安装倒计时表,那里是潮玩街的招商进度图,每一个节点都清清楚楚。”在项目指挥部的墙上,一张巨大的“作战图”格外醒目——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区域的施工进度、责任人、完成时限,每一项任务都细化到周、落实到人。
“我们每周召开进度调度会,对照作战图找差距、补短板。”田克解释,为确保2026年元旦如期开园,项目采用“平行施工+交叉作业”模式,十余台机械与200余名工人分三班轮岗,在保障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工期。
如此高效推进的项目,背后是南充对“三国文化之源”品牌的深耕。南充作为陈寿故里,万卷楼、开汉楼等承载着深厚的三国记忆,而熊猫三国城的建设,正是对这份文化底蕴的现代激活。
“依托‘一山两楼’(西山、万卷楼、开汉楼),建设世界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熊猫三国城是关键一环。”顺庆区文广旅局局长安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南充以三国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与亲子互动体验园类城市文化名片的空白,与西山风景区提档升级项目、陈寿旧居数字化改造工程形成联动,构建“白天游景区、晚上品文化、全年有活动”的文旅格局。
据了解,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均产值6420万元,创造300个就业岗位,不仅能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还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旅开发。
站在玉屏山上远眺,熊猫三国城的轮廓在青山绿水间逐渐清晰。这座融合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趣味性的文旅新地标,即将成为南充向世界展示“三国文化之源”魅力的新窗口,为这座城市的文旅繁荣注入持久动能。正如安然所说:“当游客在这里既能触摸三国历史的温度,又能感受现代科技的活力,南充的‘三国故事’,就能讲得更生动、传得更远。”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高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