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山名片
大王山位于湘江新区坪塘街道,标准地名叫伏龙山,因远望山体酷似一伏卧的巨龙得名。由于它王气十足,旧时村民又叫它大王山。主峰海拔158米,四周有像动物形状的伏龙山、白虎山、狮子峰、凤形山、象王山等小山丘十余座。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邬伟 洪虹 陈焕明
这个夏天,长沙城内热浪灼灼,去哪里寻凉?
“来大王山寻凉撒野吧,做一回自己的大王!”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长沙湘江西岸的大王山,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疯狂打CALL的宝藏地。
循着读者推荐,8月上旬,长沙晚报翻山阅岭走读团驱车来到大王山。从报社出发,跨江至西岸,30分钟即至山脚。
158米的山上,桐溪寺、文正书院、曾国藩墓……原汁原味的人文历史和山林野趣交错,是隐匿在城市近郊的徒步天堂;山脚,百米深的矿坑之上,游客们踩着滑雪板从坡道飞驰而下,孩子们在湛蓝的泳池中嬉戏打闹;湘江欢乐海洋公园里,海豚跃出水面划出优美的弧线;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的欧式建筑群与湘江碧波相映成趣。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机器轰鸣、烟尘蔽日的工业重地。谁又能想到,曾被美国探索频道称为“世界不可能完成项目”之一的矿坑修复工程,如今已成为长沙文旅新地标。谁还能想到,2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靠山吃山”的典型,如今这一理念有了时代新解。
多个景区串联,构成了和谐共生的度假闭环。
200多年的历史欠账
读懂大王山,得从它的前世开始。在当地村民的口口相传中,走读团听到两个版本的大王山由来。
有人称,2000多年前,西汉长沙王吴芮曾计划在此修建西津城,因体恤民力而缩减工程,百姓感念其仁德,将此地称为“大王山”;还有人说,大王山得名于西晋名将陶侃。永嘉年间(311—315),陶侃率军平定杜弢之乱时,曾屯兵长沙城西的伏龙山一带。当地百姓为感念其平定战乱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王”,将其驻军之地伏龙山改称“大王山”,并沿用至今。
“无论哪个版本,大王山以前确实叫伏龙山。”著名文史专家、走读团成员陈先枢补充,唐代振朗禅师在此创建兴国寺,宋代改名伏龙庵,清代重建为桐溪寺,因寺后桐林溪流而得名,位列“长沙八大丛林”。晚清时,曾国藩归葬在寺后,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人文厚重。
沿着蜿蜒小径,走读团一头扎进这郁郁葱葱的林海。行至半山腰,山风在林间荡漾开来,暑气便散了一半。向东眺望,山水洲城磅礴美景尽收眼底。
“小时候,这里山清水秀,后来工厂一建,家里的窗帘都不敢拉开,桌子上每天都是满满的灰。”望着大美山水,65岁的坪塘街道狮峰山村党总支书记张正国,揭开了大王山曾经的伤疤。
走读团查阅长沙市方志得知,坪塘区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和矽砂资源,石灰生产历史超过200年。新中国成立前,就有石灰厂3家。20世纪80年代,片区聚集了近百家水泥、化工企业,成为省内建材基地和化工原料基地之一。
工厂日夜不停地开采、生产,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工业“三废”污染严重。新生水泥厂是其中的“巨头”,经年累月的露天作业,最终在山体上撕开了一道长440米、深100多米的巨型矿坑,面积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
“俗话说靠山吃山,但那时候代价太大了。”张正国回忆,转机出现在2008年前后。
不可能的奇迹
2008年,长沙市委、市政府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决定对坪塘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加快淘汰“三高一低”落后产能,关停了30多家污染企业。
烟囱倒了,机器停了,但留下的矿坑如同一道狰狞的伤疤,无声诉说着工业时代大王山的发展代价。
“这里就不用我介绍了吧,曾经的新生水泥厂矿坑,如今的冰雪王国。”湘江集团华年文旅董事长周颖领着走读团来到欢乐雪域游客中心。
站在百米深的矿坑之上,周颖向大家讲述了曾经的那段过往:填平这个巨大矿坑需耗资数亿元,而放任不管则意味着永久的环境隐患。
2013年,湘江新区提出大胆构想:利用矿坑的独特地貌,打造一座悬浮于深坑之上的冰雪乐园。消息一出,业内哗然——这几乎是“天方夜谭”。
挑战接踵而至。矿坑岩壁近乎垂直,局部坡度超过80度,地质破碎,随时可能塌方。全球虽有矿坑改造案例,但如此大规模的冰雪主题乐园,尚无成功样板。如何在陡峭岩壁上复绿?如何确保建筑安全又不破坏生态?
项目团队用7年时间交出了答卷。湘江欢乐雪域采用“悬浮式”设计,主体建筑横跨矿坑,减少对地形的破坏。深坑的“保温效应”被巧妙利用,雪域制冷能耗降低30%,冷凝热回收系统为欢乐水寨提供热能。岩壁采用客土喷播、生态混凝土等技术,让寸草不生的矿坑重新披上绿装。
市民游客在湘江欢乐水寨清凉一夏。
2020年7月,湘江欢乐城开业。美国探索频道将其与贵州天眼、上海深坑酒店并称为“中国三大深坑奇迹”。游客们争相打卡,迅速带动了周边的酒店、餐饮和商业发展,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
在湘江欢乐水寨,当走读团的无人机掠过玩水尖叫的人群,飞向高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大王山开始变得具象。
“你看这大片的山水多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长在其中,真是一半山水一半城。”看着航拍画面,湘江集团湘新投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翼感叹,得益于当年规划的前瞻和改革的魄力,现在片区人均拥有21.99平方米绿地,是国家标准的两倍。整片林区年吸附二氧化碳3000吨,生态服务价值超10亿元。
一座山的逆袭
狮峰山村,这个总面积6.6平方公里的村庄,见证了大王山最深刻的蜕变。
在半山腰,走读团发现一个原生态村落——丁家园。“这是我们村最后一个没被征拆的村民小组,大概30户人家,整个大王山片区,也就这个小组还住在山上了。”张正国说。
在宽敞舒适的自建房里,村民李和平正纳凉。看到走读团一行人,他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丁家园是这片最穷的地方,路坑坑洼洼,只有拖拉机能开进来,好多男的找不到老婆,种的菜、水稻,外面都包着一层水泥……后面路修好了,景区火起来后,来这边旅游的人也多了,周末经常遇到几百人的队伍……”
狮峰山村确实是这场转型的直接受益者。
2009年至2013年,作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拆迁主战场,村里18个村民小组、4000余村民陆续搬迁至现代化的安置小区。
昔日的工厂、菜地,如今已华丽转身为5.36平方公里的大王山旅游度假区,串联起湘江欢乐雪域、湘江欢乐水寨、湘江欢乐海洋、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大王山朗豪酒店、大王山假日酒店、文正书院、湘江女神公园等13类450个多元化业态产品,构建了“山水洲城”和谐共生的度假闭环。
“暑期仅欢乐雪域、欢乐水寨、欢乐海洋三个园区,日接待游客量超2.6万人次,其中70%会串游两个以上项目。”周颖介绍,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带动就业2000余人。
走读团一行来到山脚下的狮峰山村村民委员会综合楼,张正国感慨万千:“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觉得把钱分了更实惠。”2014年,村集体决定投资1.5亿元建设综合楼,不少村民反对。经过支村两委耐心解释,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支持下,这座13层的综合楼拔地而起。2022年,综合楼与艺术培训学校签订租赁合同,如今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超过千万元的收入。
更让村民欣喜的是,2018年村集体完成股份制改革,3860位村民领到了股权证。分红金额从最初每人500元逐年递增,到2024年已达2400元,八年来累计发放红利4477万余元。
“现在不仅每年有分红,村里还帮我们找工作、做培训。”村民吴武龙过去主要靠种地和偶尔打零工维持生计,妻子欧灿在家带娃,家庭收入不稳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开业后,吴武龙经培训成为景区消防人员,欧灿应聘成为前台主管。两人如今月工资八九千元,交上了社保,小家庭年分红一万多元,日子过得美滋滋。
站在大王山顶俯瞰,湘江如练,远处湘江科学城的塔吊在林间若隐若现。从“靠山吃山”的传统模式到如今的时代新解,这处曾满目疮痍的山林,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大王”归来。
大王山片区,一半山水一半城。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走读团说
大王山片区正构建“北文旅、南科创”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北片区正依托文旅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片区以湘江科学城为核心,与河东长沙奥体中心片区共同构筑长沙南部门户形象。目前北片区路网建设已完成70%,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将于9月开学,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全面提速。湘江集团正全力推进片区开发,通过文旅与科创双轮驱动,打造长沙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刘翼
在文旅产业的带动下,狮峰山村正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村里引进培训机构、协调企业用工,带动250余名失地农民再就业,举办技能培训近百次……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张正国
探山指南
地点:狮峰山森林公园
导航:桐溪寺(地铁直达/自驾有停车场)
路线:桐溪寺→丁家园(穿越路线)
全程:3.5千米
耗时:3小时
TIPS(小贴士):小众徒步地点,新手、亲子友好的宝藏路线,平时少有人去。人少清幽风景好,山间绿意葱葱,藤蔓密布,野花点缀,自在极了。
徒步建议穿防滑的鞋子;沿途没有商店和补给,提前准备好食物和水;中途没有厕所,进山前先解决好;森林蚊虫较多,建议穿长袖衣裤,准备好驱蚊水。
特别鸣谢
长沙晚报“翻山阅岭——山水洲城·探山”由鸿蒙智行中南汽车世界店提供车辆支持
电话:13739070722 吴先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