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满山苍翠,空气清新。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前行,下至山脚,便到了夏阳村。
尽管烈日炎炎,村内的露营基地还是迎来了大批游客。绿茵茵的天然草甸上,白色帐篷如云朵散落其间,游客们拍照打卡,欢声笑语与潺潺溪水应和成曲……
浙江安吉县夏阳村风景。人民网记者 叶宾得摄
“一步踏两省,鸡鸣闻两镇。”这个地处浙江安吉西北隅的小山村,由一条“纽带”——夏阳溪,与上游安徽广德卢村乡石俊村、石狮村、高庙村3个村“绑”在了一起。
“小时候,溪水清澈见底,用脚轻踩,都是小沙鱼。”夏阳村退休教师彭光耀回忆,那时的溪水捧起来可以直接喝,很甜。
后来,他记忆里那条映着云影的小溪渐渐浑浊了,溪岸也满目狼藉。不少夏阳人离开家乡,去了远方。
问题出在夏阳溪,“根”却不在夏阳村。
“每年汛期过后,上游垃圾就涌入村里,最多时能打捞出20吨!”夏阳村党支部副书记黎波回忆,多年前,上游村庄持续排放废水和生活垃圾,“河滩上垃圾半米厚,死猪死鸭漂得到处都是。那溪水都没人敢洗衣服,更别说喝了。”
2018年前后,夏阳溪褐藻爆发,水质再度恶化。被污染的小溪如一根刺,扎进了黎波心里。
2020年10月,黎波和其他几位同在大城市工作的儿时玩伴一起,回到村里,参加换届选举,成为当时湖州市最年轻的村干部,铁了心要“治愈”落后。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烧”到了夏阳溪。
冬春之交,凛冽寒风中,村干部带头、村民自发参与,撑着竹筏、手持网兜打捞废弃物。两个多月,光是垃圾就清出了58车。
村里还成立了守山护水生态卫队,村民自发巡逻、排查,防止外来人员污染水源。村里还规定,上游不得从事民宿农家乐经营,以防污染水质。
尽管如此,仍然是治标不治本。这个“本”,还在上游。
“夏阳溪跨两省,沟通不畅、保护标准不一,投入也不平衡、不充分,联合治水工作很难开展。”黎波说。
一次外出学习中,黎波听说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后,眼前一亮——同处长三角,同为跨省河流,“新安江经验”夏阳溪是否可复制?
说干就干!2021年,夏阳村与上游安徽省的3个村签订了全国首个村级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协议约定,自2022年1月1日起,上游3个村确保流入夏阳村的水质达到Ⅱ类水以上标准,垃圾等废弃物不通过河道流入夏阳村境内;夏阳村根据3个村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绩效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
一年过去,上游3个村都达到了考核标准,资金补偿如期兑现。这一举措也延续了下来。
兑现生态补偿款项。受访者供图
“小时候的夏阳溪,又回来了!”彭光耀说,“环境越来越好,中华秋沙鸭、鸳鸯都来了。”
一起“回来”的,还有不少返乡人。
95后鲍慧是土生土长的夏阳人,看到家乡火成“小瑞士”后,本在大城市工作的她萌生了回村的念头。返乡后,鲍慧开动脑筋,将安吉竹子、白茶等融入旅游体验中,“希望家乡发展越来越好。”
和鲍慧一起回来的还有她的父母。眼见游客越来越多,鲍慧母亲利用自家堂屋开了个超市,父亲则为村里的徒步线路进行清障,闲暇再去溪边转转,捞捞漂浮垃圾。
游客在夏阳村露营基地拍照。人民网记者 叶宾得摄
碧水重现、“群雁”还巢,乡亲们心头逐渐亮堂起来。守着好风景,怎能再过穷日子?年轻的班子迈开步子,向外“取经”找出路。
一次偶然,夏阳村党支部书记鲍鑫看到有人在公园内搭起天幕,坐在折叠椅上谈笑风生,他恍然大悟——户外经济已成为新消费风口。
“帐篷住一晚就想卖几百?做梦!”说服不了村里人,村班子只得先行先试。没钱砸广告,那就自我营销。
“夏阳村随手一拍就是风光大片,我就在网上开了账号‘卖风景’。”鲍鑫说,绿水青山与互联网很快产生了“化学反应”,村里陆续迎来了多批游客。
流量有了,怎样转化成“钱景”?夏阳村打出“户外+”牌,相继开发了“森林”“房车”等9个风格迥异、总面积近200亩的露营基地,同时配套发展起餐饮、零售等服务。
想留住游客,光有帐篷还不够。“村干部带头,7家农户参与试水建起‘屋顶盒子’。”黎波介绍,村里鼓励村民以闲置房屋入股,村集体出资将房屋“削顶”,再加盖一层做民宿,“参与村民不仅可获得每年1.25万元的保底租金,还参与民宿经营,多了好几笔收入。”
夏阳村的“屋顶盒子”。受访者供图
村民家中的庭院、厨房,也都成了赚钱的“香饽饽”。在安吉县推行的“两入股三收益”机制带动下,夏阳将全村“金角银边”整合利用,推出共享菜园、搭伙餐厅等项目,带动100余户村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
荒废园地建成可承接小型赛事的篮球场,候车亭改成户外产品文创超市,和国际知名户外品牌打造联名款产品,推出山地骑行、“公路旅行”等项目……夏阳户外业态加速集聚,山沟里的小乡村逐渐成为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在夏阳生活了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人!”彭光耀说,如今每到假期,村民从早到晚扎帐篷,路旁卖矿泉水、煮茶叶蛋的小摊都能排成长龙。
夏阳村承接的户外婚礼。受访者供图
除了游客,服装品牌、汽车商及影视剧组也慕名上门“租风景”拍摄,一天租金就高达万元。今年,夏阳村又瞄准电车露营这一细分赛道,建成智能充电、徒步骑行道等配套设施,招引来溯溪漂流等潮玩业态,推出“带山里人坐飞机”计划……“户外体育村落”的蓝图,在夏阳一步步变为现实。
游客来了,产业多了,村子活了,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卖风景”,夏阳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短短几年,夏阳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30万元跃升至308万元,年度旅游收入最高达到15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万余元,昔日“空心村”成了乡村振兴样板村。
夏阳村的绿水青山。人民网记者 叶宾得摄
夏阳之变,正是安吉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之一。
“春赏花、夏玩水、秋露营、冬滑雪”,安吉以全域全季全天候旅游带动乡村振兴。通过组建强村富民公司、全面推广“两入股三收益”机制,该县营造了千村运营、万人入乡的火热场景,美丽乡村迈入了村民“分红”时代。目前,安吉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超4万,旅游收入占农民直接收入比重20%以上,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
康梦琦、叶宾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