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下午2点,烈日当空,贵阳花溪区天河潭景区排队等候区的遮阴棚下,攒动着享受清凉的人潮。排队等候区的遮阴棚下,冷风机和电风扇吹着丝丝凉气,工作人员端着矿泉水在队伍中穿梭,不时递水给游客。
“我要实名表扬贵阳天河潭景区,服务管理真的做得很到位。排队等候区支了棚子,还进行了分流管理,等候坐船时还有座位。整个过程不会因为拥挤而焦虑,必须给五星好评。”来自吉林的游客糖糖对记者说。
游客点赞天河潭景区排队等候区。图源:天河潭景区
7月1日至8月5日,天河潭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60.87万人次,同比增长51.27%。为应对激增客流,景区采取分时段控票、错峰游览措施,在多处设咨询服务点和志愿者岗,并设置等候区与S行排队通道,同时增加游船(竹筏)、小火车及观光车数量,延长运营时间。
天河潭景区风景秀丽如画。曹经建 摄
“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召开总结会,结合游客白天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景区运营模式。”天河潭景区综合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杨文竹表示,通过一系列优化服务、暖心服务,确保游客诉求得到及时响应,极大提升了问题处置效率和游客满意度。
暑气蒸腾,贵州成了全国游客的“避暑绿洲”,铁路交通枢纽也迎来了客流高峰。在贵阳高铁北站,拖着行李箱的人们像潮水般涌来又散去,7月27日,26.6万游客在这里留下足迹,创下了建站以来单日客流最高纪录。贵阳火车东站7月下旬日均客流达7万人次,7月1日至8月4日,该站接待客流量已达127.69万人次。
游客正在筑北综合服务站内咨询。
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两大车站纷纷拿出贴心举措,让游客感受到满满诚意。贵阳东站连夜施工完成西广场桥下通道硬化,增设应急通道标识标牌,增派执法人员和安保人员引导分流。同时动态调配公交车,高峰时段增开班次,确保旅客快速疏散。“从出站到乘车,一路都有工作人员指引,整个出站都很顺利,效率很高!”来自新疆的研学团游客朱女士为此点赞。
贵阳北站则在7月28日正式启用筑北综合服务站,整合了10余家单位的服务管理力量,实行单位轮值制。“服务站将50%的力量投入旅客服务,30%用于秩序管理,20%用于执法处置,确保第一时间响应旅客需求。”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服务保障部部长常军表示。
从高铁站出来钻进地铁站,记者在贵阳地铁1号线喷水池站看到,行李寄存处一个个行李箱码得整整齐齐。“特意来打卡蔡家街的小吃,这是我旅程的最后一站,准备逛完就回家了。”刚放下行李的上海游客王蔷笑着说,“行李寄存处太贴心了,行李往这儿一放,逛吃变得更轻松!”
为方便游客出行,贵阳地铁站在1、2号线14个车站的安检点附近都设置了临时行李存放区,还在部分大客流车站贴心设置了临时休息区,供市民游客免费休憩,让赶路的人们能随时歇脚。
游客将行李放置在贵阳地铁1号线喷水池站行李寄存处。
贵阳地铁站临时行李存放区与临时休息区点位。
太阳一落山,贵阳的夜就鲜活起来。民生路小吃街从以往通车的马路变成了步行街,为保障游客安全,贵阳交警对民生路实施“限时禁行”。每日11点起对富水路与民生路交叉口、蔡家街与民生路交叉口启动交通管控,同时在周边增派警力,加密巡逻频次维护秩序,引导出租车规范停靠。
民生路小吃街人头攒动。乔啟明 摄
“以前晚上出来玩,找车位是最头疼的问题。贵阳这个夜间限时停车位还是安逸,车一锁,一家人就安心逛夜市!”来自成都的李先生满意地说。记者发现,在遵义路、青云市集等游客集中路段,新划的线框出了一片夜间临时车位,“22:00-7:00”的字样格外醒目。
夜间临时车位标注临时停车时间。
贵阳青云路步行街上,霓虹灯把夜空染得五光十色。“往这边走,注意安全!”安保员吹着哨子在路口指引,新立的路牌像一个个小灯塔,照亮游客的脚步。7月,青云路步行街(含青云市集)日均客流量6.7万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24.09%。
凌晨的青云步行街,依旧人声鼎沸。
“夜游客流高峰期在晚上8点至12点。为了让大家逛得舒心,我们增加了一批路牌指示标识,新增20名安保人员在各个路口进行服务和疏导。”青云市集招商运营经理陶钢介绍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明雪
编辑/王子琪 实习生 熊天翔
二审/陈江南
三审/黄蔚 陈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