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文脉·河东书房”——
市民与游客诗意栖居的幸福一隅
□记者 祁克宁 樊慧敏
外观亮丽的文脉·河东书房 记者 茹雅 摄
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不仅要具备完善的物质设施,还应该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近年来,运城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山西关夫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秉持“文商融合”的核心理念,将坐落于中心城区南风广场东北角的文脉·河东书房,打造成了一个集文创展销、文化展示、阅读学习、休闲消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空间。如今,这个文化新空间不仅成为展示我市历史文化和旅游形象的重要窗口,还是广大市民和游客诗意栖居的幸福角落。
文创有温度
文化“活”在日常里
当河东文化邂逅文创产品,那些深植于运城人记忆中的文化亮色,便化作可摆、可穿、可玩的鲜活日常。
文脉·河东书房总面积900平方米,共分为3层。一楼以“关公运城·关公文创”为主题,文创产品区占据核心位置:关公文创展销区、七彩盐湖主题区等各具特色,都彰显着河东文化的独特魅力。
绕过入口灵动的弧形隔断,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文化秘境的大门。沿弧形外围漫步,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次第铺展:从冰箱贴、盲盒等日常小物件,到春秋楼小样、陶瓷关公摆件等收藏级工艺品,再到融入文化符号的特色文创衣物,每一件都镌刻着河东大地的文化基因。
暑假期间,文脉·河东书房推出的系列文创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体验。“第一次来就被这些特色文创惊艳了!”久居外地的市民范先生正用镜头记录眼前的惊喜,“我要多发几个短视频,让更多人看见河东文化。”
除文创产品区外,一楼的研讨区、集章打卡区、河东饮品区等同样人气十足。
研讨区常举办文化交流、读书会与小型研讨会,为参与者搭建交流平台;
集章区的各式印章与精美打卡本静静等候,老照片墙与明信片墙相对而立,不经意间便能唤起情感共鸣;
河东饮品区,清新茶饮与浓郁咖啡的香气交织,让顾客在气味中感知河东文化的悠长余韵。
书房染墨香
阅读点亮好时光
来到书房二楼,仿佛进入了一个静谧的知识海洋。作为公益开放空间,这里划分为投影展厅、河东文库、儿童区、休闲饮品区等功能区,为市民与游客打造安静舒适的阅读学习场所。
图书展示区按类别陈列着文学、艺术、儿童绘本等各类读物,5000余册图书可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河东作家作品区,集中展示了130余位河东作家的240类、1000余册图书,每一本都承载着河东大地的文化记忆与人文密码。正在选书的市民刘女士称赞:“这里图书种类丰富,尤其是河东文化类书籍特别全,常来这儿看书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愉悦身心。”
图书阅读区配备了舒适座椅,还有充足的照明与良好的通风条件,营造出静谧惬意的阅读环境,许多市民静坐在椅子上,享受阅读的乐趣。公益讲座区会定期举办讲座、文化沙龙与读书分享会,并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担任嘉宾,为参与者带来优质的文化交流体验。
非遗展魅力
乡愁藏在手艺中
非遗展示区是书房里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品陈列空间,更是一座“可触摸的文化记忆库”。
不久前,一场以“触摸千年釉彩”为主题的非遗体验活动在此温情启幕,引得不少市民专程前来赴这场文化之约。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倾囊相授独家技法:“彩沙要少量多次蘸取,层层铺叠需遵循‘先深后浅’的法则,才能避免晕染串色。”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们手持小铲屏气凝神,将斑斓彩沙细细填入金丝勾勒的“画框”,指尖轻动,金丝与彩沙在方寸间绽放出流光溢彩。这场掐丝珐琅之旅,不仅让大家亲手创造了美,更将文化传承的种子悄然播撒进每个人的心田。
文脉·河东书房工作人员介绍,
非遗展示区的手工艺品不仅可供观赏品鉴,还支持对外销售。市民与游客可以在沉浸式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后,将心仪的非遗好物带回家,让文化之美融入日常。此外,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除了设立掐丝珐琅体验中心外,书房还会定期举办剪纸、面塑、皮影制作等非遗手工制作活动,让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在一次次互动体验里深入人心。
城事心声
文脉·河东书房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文化、阅读、休闲、消费等元素巧妙融合,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城市文化新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取知识的滋养、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享受悠闲快乐的时光。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河东大地上闪耀着光芒,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幸福气息。
相信在未来,文脉·河东书房会继续发挥其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让幸福在这座城市里不断蔓延。
记者 樊慧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