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揭阳古城的街巷,拐弯进入店马路双合桥,推开拾趣居的木门,便能看到一方藏在尘嚣之外的天地,灯影在青石板上摇曳,像是与时光低声对话。
拾趣居的前身为谢新华布铺,位于榕城区店马路51号,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的重要交通联络站,铺主谢益智先生,以经营布匹生意打掩护,帮助地下党传递情报资料物资,护送过往革命同志,支持革命事业。
拾趣居的主理人介绍,“谢新华”铺名为革命先烈、共青团揭阳县组织创始人、揭阳榕城人谢培芳(1904—1928)所立,含义为谢姓族人高举反帝反封建革命旗帜,期盼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谢培芳烈士像。
据谢培芳烈士的夫人杨思苹女士生前口述:谢培芳有个堂弟名叫谢益智,又名阿城,两人是发小,亲如兄弟,经常一起玩,一起在谢氏祖祠(明德堂)读书。在揭阳榕江中学读书时,谢培芳便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萌发革命的念头,在姐夫杨石魂进步思想影响下,参加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谢培芳考入第二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受到彭湃、阮啸仙等革命党人的教育和影响,参加了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平定“商团之乱”,武装保卫孙中山元帅府等活动,并加入共青团组织,毕业后以广东农运揭阳特派员身份奉命回揭阳组织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东征进入揭阳,谢培芳积极发动商界店员、进步青年迎接革命军进城,帮助革命军筹集军粮,安排住宿,做好后勤工作,并协助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工作,当翻译、处理具体事务。按照周恩来同志指示,在工人、农民积极分子中发展团员,在揭阳建立共青团组织,工作十分繁忙。关键时刻,堂弟谢益智帮助堂兄分忧,主动帮助谢培芳印刷宣传资料,发放会议通知,落实开会地点,做好会场布置等工作,并多次辗转普宁洪阳、棉湖等地送信传递信息,工作任劳任怨,谢培芳非常满意,夸益智是他的好帮手。
谢培芳知道益智家庭经济一般,没有固定收入,于是想办法帮助他,便从家中积蓄拿出6块银元资助益智,鼓励他在城中买间铺面做点生意,一作为家庭收入来源养家糊口,二作为开展工作新的落脚点联络处,铺名就叫“谢新华”,名字新,含意深,易记得。谢益智按照堂兄谢培芳的建议,在县城衙前附近店马路购买一间铺面,铺名谢新华,经营布匹,秘密帮助地下党,生意越做越旺,谢新华铺号越来越响。
尘封的历史虽然过去近百年,但记忆犹新,革命前辈为了革命事业,不辞劳苦,抛头颅,洒热血,其丰功伟绩令人敬仰。如今,拾趣居庭院主理人收集资料、重温历史,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同时,精心打理庭院,延续店铺的百年布艺生意,售卖精致的中式服装,让市民群众拾起生活的慢与趣。
文字:唐楚生 张冰纯
资料来源:揭阳市妇联
【作者】 唐楚生;张冰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