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这篇文章要被“三国迷”的唾沫淹死,没办法,这是我的所看所感。
——我要去街亭古战场了。
三国的街亭说法有两处:一是天水麦积区的街亭村,二是天水秦安县陇城镇。还有一处说法比较意外:在庄浪县韩店镇。
好在都在甘肃,主要说法都是在天水,要不非得掐个你死我活,呵呵。
我要去的是最为认可的地方:秦安县陇城镇。
从张家川过去并不是很远,途经龙山镇的时候还吃了个早餐:话说这里人真是爱吃包子,几乎所有的镇上所有的早餐都是包子稀饭。
看到这个街亭步行街,就知道陇城镇到了。
这个北门什么意思?估计上面有个老街,后面的事情印证了我的想法。
街道丁字路口的这个龙泉亭大有说法。
(这是后来才知道的,这个龙泉冬夏不竭,当年女娲娘娘取此水抟土造人,每年祭祀的时候,从女娲祠出发到龙泉井要上香读祭文)
陇城镇到处是女娲娘娘的遗迹,我是一门心思想着街亭古战场,导航一路上了山头,在窄小蜿蜒的小路一路盘旋到了上面一个大平台。
大平台上面有个亭子,亭子前有块大石头,大石头上有某革命前辈题写的“街亭”两个大字,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名人碑刻。
有些失望。
平台上除了有几个晨练的当地人,并没有什么游客,几个小孩子在这里玩耍。
这里,就是诸葛丞相千古伤心之地!
诸葛北伐五次,这是丞相北伐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也是北伐的第一次。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写下《出师表》后,集结兵力大举北伐。为了保证主力的成功,他派赵云、邓芝带疑兵出箕谷,吸引曹魏的主力,自己亲率六万大军出阳平关入武都郡,渡西汉水,向陇右发动进攻。
曹魏陇右防守空虚,蜀汉军队一路长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风而降,连姜维都归降,眼看长安和凉州的联系就要被切断,北伐前途一片光明。
曹魏震动,魏明帝曹睿亲自到长安坐镇,派了张郃率大军前往陇右,一场决定天下大局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小小的街亭。
结局我们都知道了:马谡没有当道扎营,而是把军队驻扎在山上,被张郃围山断水,蜀军大败街亭失守,诸葛亮退回汉中,挥泪斩马谡,并自贬三级为右将军。
马谡死后,诸葛亮千古一哭:一是为马谡之死感到悲痛,二是为自己用人不当而自责,三是为北伐大业没有完成。
之后北伐,再也没有这样的开局了。
现在认定这里是街亭古战场,因为实物有“蜀”字弩机等兵器,还有一口铸“汉大丞相诸葛武侯制”字样“铁锅”,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确实是古陇关道的一个重要节点。
西汉在今陇城镇址置略阳道,东汉又置略阳县,晋泰始中罢略阳道置略阳郡,后魏将略阳县改为陇城县,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人说这里清水河川道宽度达5公里,并不是一个据险而守的好地方。
我从实地看,确实是这样,陇城镇并不是一个险要的隘口,但是《后汉书·郡国志》《太平寰宇记》《辞源》《古今地名大辞典》均认为街亭在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境,难道有错?
其实错了又有何妨,这里立一个碑石,只是一个纪念,或许街亭之战发生地只是在这周围内,比如我刚经过的龙山镇一带?
至于说发生在庄浪韩店镇,说那里是交通要道又地形险要,这都没有关系。
凭吊历史,有一块碑石只是一个契机,至于到底是哪个地方,那是历史考古专家的事情。
——谁能说苏东坡不能搞出个“东坡赤壁”?
听晨练大姐的话,我们没有从上来的小道原返,驱车在梁上直线再下到沟底,这个沟叫做风沟。
风沟有个女娲洞遗址,我们华夏的创始人女娲娘娘就出生在这里!
从台阶上去就是女娲洞,进去后才发现这个洞深有二十多米,如果算房子的话应该是“三进”。女娲像旁边还有一个封住的洞,据说有两公里通往另外一个村子。
按照地质专家的说法,这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石笋、石幔、石柱;
按照考古专家的说法这是原始先民生活和居住的地方,有先民生活的痕迹;
按当地老百姓的说法,这里是女娲娘娘出生的地方,是来朝拜祭祀的圣地。
风沟景色不错,一路还有很多纪念女娲娘娘的遗迹。
陇城镇宣传语是“娲皇故里”,老百姓对神灵的祭祀总比那个三国古战场的兴趣大,因为女娲娘娘送平安保健康,保佑风调雨顺保佑多子多孙保佑福寿康宁保佑升官发财。
我们顺路礼拜了女娲祠,里面建设的不错,大殿前还有一个巨大的“补天石”。
女娲祠旁边是老街的南门,进去走走,老街有些名不副实,没有什么老房子,新房子多,说明这里的经济还是不错的。
老街就建高处,东边是深壕,个别地方还有城墙。
忘了说一句:女娲祠旁边有个古略阳剧场,说明这里原来真是叫做略阳的,和我们陕西汉中的略阳县没有什么关系。
本来是奔着街亭古战场来的,也确实看到古战场的纪念亭,但是感觉这里老百姓对女娲娘娘的兴趣更大。
抱歉,没有对街亭介绍更多,可能要放到这次陇关道的总结篇写了。
行色匆匆,下一站,或许和这个女娲娘娘还有些关系。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