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这座有2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发展速度很快,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都很关注它,把它叫做“下一个武汉”,交通条件和郑州一样好,发展前景很好。襄阳地处中国华中地区、 湖北西北部的汉江中游,东连随州市,南临荆门市、宜昌市,西靠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地势西部高东部低,西部是武当山、荆山等山脉丘陵地形,东部是江汉平原的一部分,土地肥沃,多样的地形地貌让襄阳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有着良好的农业发展自然条件。
襄阳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汉江穿城而过,唐白河、蛮河等支流也穿城而过,水资源丰富,丰富的水资源给农业灌溉、水产养殖、内河航运带来了便利,也给这座城带来了灵动的自然之美。
襄阳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作为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重要城市,是南北交通要道,是连接中原和江汉平原的交通枢纽,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北方政权南下,南方政权北伐,襄阳必然是必争之地,控制了襄阳就意味着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襄阳的地理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历史上南北对峙,西有秦岭、巴山峻岭阻隔,东有平原密布水网阻拦,只有襄阳所在南襄走廊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是连接中原和江南最便捷的通道,也正因为此,历史上南北政权大规模军事对峙往往都在这里进行,襄阳成为决定王朝兴衰的地理节点。
襄阳的战略地位在历史上军事争夺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当今发展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襄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具有三线城市的地位,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湖北省新型工业基地和鄂西北中心城市。
在区域发展布局上,襄阳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对人口流动、要素配置、交通网络、经济发展等具有贯通东西的重要作用,是武汉都市圈建设的重要节点,襄阳地区地形地貌种类繁多,平原广袤,丘陵起伏,这样的地理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城市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近些年来襄阳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湖北省里面的重要性慢慢增大,渐渐发展成区域的核心工业基地和经济增长点,从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在襄阳占的比例很大,汽车制造,钢铁加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这些产业领域的优势比较突出,凭借牢固的产业根基,襄阳被称为“中国汽车城”,成为国内重要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中心,很多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
农业在襄阳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畜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始终保持着高产稳定的状态,襄阳市是湖北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农业生产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使经济显著增强,产业区域化优势得到了加强。
襄阳市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逐渐加强,经济结构转型持续深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受到关注并加以培育‚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多元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大幅提高,到2024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102.41亿元,较上年提升5.9%,这组数据足以证明襄阳经济发展动能很足。
襄阳利用地理优势,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立体交通网络,襄阳是国家级铁路枢纽城市,众多重要的铁路干线汇集,襄阳站是京广线与襄渝线的重要交汇点,铁路网络的完善使襄阳与全国主要城市的联通情况得到改善,襄阳北站是全国前三等编组站,是华北、中南、西南车流集散的重要站点,襄阳东站是地级市中规模最大的高铁站,也是国家高铁网的重要超大型枢纽。 未来,襄阳将全面实施高铁建设,进一步推进以襄阳为枢纽的“多向放射型”高铁网建设,郑万高速铁路襄阳至万州段建设将提速推进,呼南高速铁路襄阳至荆门段建设将全力推进,安康(襄阳)至合肥高速铁路谋划将全力推进,襄阳将真正融入全国高铁网,与周边城市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实现高铁连接,全面迈入“高铁时代”。
襄阳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覆盖重要节点的路网格局,与武汉、北京、上海等经济中心高效联通,为区域经济提升、人口迁徙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襄阳还将新增市际出口路建设,加快建设襄阳至南漳、襄阳至宜昌、襄阳至南阳等高速公路,打通襄阳至成渝、长三角城市群的高速通道,加强襄阳纵向城际快速通道布局。同时加强县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建设枣阳至潜江高速公路襄阳北段,完善枣阳对外快速通道系统,为枣阳市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支撑,谋划老河口至南漳高速公路,加强老河口、谷城、南漳等地交通联系,向西北对接十堰谋划的十堰经丹江口至老河口高速公路,向东南连接麻安、二广高速公路,形成沿汉江的高速公路通道,服务于区域协同发展。
襄阳刘集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在航空方面稳步推进,3200米跑道建设工作逐步开展,服务能力逐步提升,航线优化开发工作逐步推进,基本实现襄阳到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热点城市的航线全覆盖,国际包机业务逐步谋划,待国家批准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后,可开通襄阳至东亚、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包机航线,全货机航线开通工作积极推进,争创一类航空口岸,探索组建“襄十随神”城市群机场服务联盟,推动一体化协同运营新模式,枣阳、保康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逐步开展,形成布局合理、协同高效、服务优质的通用机场体系。
水运方面,襄阳港与沿江沿海港口合作,全力实施“江海联运、港港联动”战略,以小河、唐白河港区为重点,以河谷港区建设、余家湖港区转型发展为支撑,打造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港口,建设国内主要内河港口,加快唐白河港区刘集作业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河谷港区陈埠作业区一期工程、河谷港区洪山咀、喻家湾等散货码头建设,逐步提升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服务水上旅游客运发展,稳步建设主城港区观音阁、东津咀等客运码头,重点建设旅游渡运码头、公务码头、锚地,完善水运配套设施。
襄阳高等教育资源不强,但其正在逐步发展,主要院校是湖北文理学院‚定位为“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学科以师范类为主‚拥有2个学术型硕士点(中文、数学)‚11个专业硕士点,其中6个文理师范类。
襄阳高等教育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和省级布局影响,曾错过特需硕士试点和地市高校冠省名发展机会,现在正整合资源,申请工科学硕等方式提升发展水平,与武汉等高等教育发达城市相比有客观差距,但正在努力为城市培养更多专业性与创新性兼具人才资源。
襄阳的旅游资源以三国文化为特色,隆中风景名胜区、襄阳古城、唐城影视基地是主要景点,襄阳古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十大古城之一,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势易守难攻,雄踞汉水中游,古城长7322米,城垣上垛堞有4000多个,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为亚洲最宽护城河,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称,漫步古城墙上,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感扑面而来。
隆中风景名胜区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隐居之地,景区内有武侯祠、三顾堂、草庐等许多景点,这些景点与秀山清水、宜人环境相映成趣,这些景点不仅有历史内容,而且有文化内涵。
唐城影视基地以唐代建筑风格为特色,是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地,游览唐城,仿佛置身于盛唐时期,街道繁华,宫殿宏伟,表演内容丰富,游客流连忘返,东津湿地,丹江口水库等自然风光和襄阳牛肉面等美食文化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襄阳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借助其地理优势,交通网络,产业基础和文化资源,它成了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很关键的区域中心城市,襄阳的交通优势一点儿也不比郑州差,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比较薄弱,不过正在逐渐加强,旅游景点很多,资源丰富,可以说,襄阳在不久之后必定会得到更为显著的发展,变成真正意义的“下一个武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