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雪山的向往古往今来从未间断过,古有“窗含西岭千秋雪”“嶙峋万仞终年雪”的雪山美景,在近现代条件、认知日驱成熟之后,人们不再满足遥望雪山,而是要攀登征服雪山。
1932年,位于四川省境内的贡嘎雪山(海拔7508.9 米)被美国登山探险家率队完成登顶;1956年,我国登山探险队率队成功登上陕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 3771.2 米)。
这是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首次正式记录,标志着中国登山事业的起点。
在而后的几十年,无论是国家队还是民间攀登爱好者,带着内心的向往之情,将脚印印在了我国诸多雪山高峰之上。
01
我们为什么要去攀登雪山?
Climb Mountains
人类向往高山,那是对自然强者的崇拜。总是想去征服高山,其不止源于“战胜自然”的执念,还有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一场终极叩问。
我们总是对【未知】心存向往。登山者面对雪山时,就像原始人仰望星空 —— 不是要 “占有” 它,而是想知道 “它是什么”“我能否抵达”。正如乔治・马洛里那句 “因为山在那里”,看似简单的回答,实则道破了人类对 “边界” 的本能好奇:山的存在本身,就是探索的理由。
我们总是渴望打破束缚,在极限的环境中挑战自我。现代社会的 “舒适区” 像一层柔软的茧,模糊了人的力量边界。而雪山是一台残酷的 “真相机器”:海拔6000米以上,每走一步都要对抗缺氧带来的头痛欲裂;零下30度的寒风中,指尖的知觉会在10分钟内消失;雪崩预警响起时,决策的犹豫可能意味着生死之别。
当人在雪坡上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却咬牙迈出下一步时,会突然读懂 “自己”:原来我可以承受远超想象的痛苦,原来恐惧的背面是平静,原来 “不可能” 只是自我设限的幻觉。
正如埃德蒙・希拉里所说:“我们征服的不是山峰,而是我们自己。” 雪山更像一面镜子,让人们在绝境中照见被日常掩盖的坚韧、脆弱与勇气。
雪山是大地的 “精神图腾”,攀登雪山能让我们学会敬畏自然。在许多文化中,雪山本就是 “神圣” 的化身。藏地将雪山称为 “神山”,认为它是神灵的居所;在冈仁波齐的传说里,它是“世界的中心”。人们攀登雪山时,潜意识里藏着一种 “朝圣” 的冲动 —— 不是征服神性,而是靠近神性。
这种 “神圣感” 在现代社会被重新诠释:当人类在城市里习惯了 “掌控一切”(比如控制温度、修改河流),雪山却以绝对的 “不可控” 提醒我们:人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登山者在暴风雪中蜷缩帐篷时,在看到队友因高原反应呕吐时,会突然明白:所谓 “征服”,不过是自然暂时允许你 “通过”。这种对 “敬畏” 的回归,恰恰是现代人最稀缺的精神养分。
除此之外,有的人不停地穿梭在不同的雪山间,寻找人生的意义;有的人为了远离喧嚣,去感受自然的寂静,聆听内心的声音。
我们有不同的理由奔赴雪山,最后发现攀登雪山,并不是为了“征服雪山”,而是为了被“雪山”接纳,被自然包容。
02
我们可以去攀登哪些雪山?
Climb Mountains
随着社会的进步,雪山攀登的装备更加完善、对雪山的一切了解更加清晰,但是依然无法完全彻底克服它本身存在的危险,由此官方在衡量雪山是否能开放攀登时,格外谨慎。
7月四姑娘山管理局发布公告:自2025年7月29日起,在全保护区内停止开展一切户外活动(包含登山、露营、攀岩、徒步穿越等所有户外项目);8月青海省体育局发布公告:自8月1日其,暂停玉珠峰南坡登山活动审批,自此青海这座6000米级别的雪山向攀登者者“关上了大门”,目前这两个景区恢复开放时间尚不得知。
对于攀登爱好者而言,我们还能去往何处?
哈巴雪山攀登
哈巴雪山(海拔 5396 米)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因相对较低的技术门槛(无复杂冰壁或岩攀)、丰富的垂直景观变化,成为很多人 “人生第一座雪山” 的选择。
它的攀登体验既有高海拔登山的挑战,也藏着与自然深度对话的细腻感受。
哈巴雪山之所以被称为 “人生第一座雪山”,核心在于它平衡了 “高海拔登山的仪式感” 与 “新手友好的门槛”,既能让普通人触摸到雪山的壮美,又不会因技术壁垒或过高风险望而却步。
①门槛友好,无硬核技术要求;
无需复杂岩攀、冰壁攀登技巧;冰爪、冰镐的使用多为防滑而非技术操作。
②成熟保障体系,攀登安全系数高;
从哈巴村到大本营的路线清晰,向导、背夫、装备租赁体系完善。
③完整的 “登山成长感”,冲顶几率大;
从2650米的哈巴村适应海拔,到4100米大本营扎营,再到冲顶5396米,整个过程涵盖了高海拔适应、体能分配、恶劣环境应对(如寒风、低温)等核心登山要素。
④性价比极高的 “景观回报”;
用相对可控的难度,就能收获雪山、森林、草甸、冰川、云海等多重景观。
那玛峰攀登
那玛峰(海拔5588米)作为贡嘎山系的核心卫峰,属于 “初级技术型雪山” ,成为登山者进阶的试金石。
作为贡嘎地区5500米以上山峰中最易攀登的一座,那玛峰虽属初级技术型雪山,却完整呈现了冰川行走、冰坡制动、山脊横切等核心要素。
冲顶路段需穿越碎石坡、冰裂缝、陡峭雪坡及刃脊,冰爪、冰镐、安全带等装备的使用是必经考验。
但与高海拔雪山相比,其技术难度可控 —— 全程有路绳保护,向导协作比例通常为1:2,适合从哈巴雪山等入门级雪山进阶的登山者。
那玛峰与贡嘎主峰直线距离仅8公里,冲顶全程可直面其7556米的西北壁。当阳光刺破云层,贡嘎的金字塔形山体被染成金色,仿佛触手可及 —— 这种 “与神山同呼吸” 的震撼,是其他雪山难以替代的。
金银山攀登
金银山(海拔6410米)地处贡嘎山系南缘,以3700米垂直落差和复杂地形成为6000米级技术型雪山代表。
攀登体验极具层次:从草科乡(1500米)的温润河谷起步,经原始森林、高山草甸至3700米大本营,再到4900米C1营地的碎石坡(坡度达 40°),最终直面C2营地(5500米)以上的冰川裂缝与冰壁。
技术难点集中在C2至顶峰段:结组穿越冰裂缝区,应对5900米处近垂直冰壁,以及6330米的冰岩混合路段,需精准操作冰爪与技术冰镐。
一次雪山攀登
也是一次丰富的人生体验
当我们登顶时,才能明白河山壮阔
才能照见人类渺小与伟岸共存
学会如何与自然对话
生出敬畏之心,明白众生平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