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区盖山镇阳岐片区(阳岐村)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蜿蜒的阳岐河犹如一条碧绿绸带将村子分为上岐、下岐两个自然村。这里不仅有“流水趣何长”的自然之美,更因走出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巨擘严复,而享有“严复故里”的美誉。
近年来,上岐村深耕“严复品牌”,以文旅融合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细细描摹。如今,一个兼具水乡灵韵与人文厚度的古村落,正以崭新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
故里寻踪
踏着先贤的足迹
“不返阳岐廿载强”。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期间,曾以诗句抒发对故乡的绵长思念。这份眷恋,早已化作上岐村随处可见的文化印记。
阳岐河畔的严复故居“大夫第”本是严氏先祖严怀英的宅邸,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插屏门古朴典雅,轩架雕刻精美,栏杆纹饰融合西方元素,恰如严复学贯中西的人生写照。14岁的严复正是从这里迈出家门,以优异成绩考入马尾船政学堂,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
从故居旁拐进一条青石板小巷,脚下的石板早已被岁月磨得温润。这条原名“阶梯巷”的小路,后人为纪念严复(字几道),改称几道巷。
小巷一直往前走,便到了严氏宗祠。少年严复往来求学、嬉戏的身影,仿佛仍留在斑驳的砖墙与天井的光影里。
严复故居内
村北鳌头山上,严复墓静卧于苍松翠柏间。1921年,这位一生眷恋故土的先贤,终在此落叶归根。
挚友陈宝琛为他撰写《墓志铭》中“文章光气长垂虹”的赞誉,如今与墓碑一同,已成为严复公园的精神地标。2024年正式开放的严复公园,不仅是福州市民凭吊先贤的场所,更成了人们在草木间读史、在清风中悟理的好去处。
“看着严复故居修缮一新,纪念馆、公园相继建成,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高峰时有近千人,心里真是高兴!”已在上岐村担任二十年讲解员的高峰说,严复一生坚守的爱国奉公精神,就像阳岐河的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严氏家风的熏陶对严复的成长至关重要,他也高度重视子女教育。
“我总觉得严氏一门,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好的家传资料。”已故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曾写下这样的评价,道出了严氏家风的分量。
上岐村村支委委员严翀对此也深有感触:“摸清了家乡的历史根脉,才更懂肩头的责任。我们要让严复的思想与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光。”
忠烈传薪
赓续两岸情缘
上岐村凤鸣山麓,尚书祖庙青砖黛瓦,檐角飞翘,这座纪念南宋抗元英雄陈文龙的庙宇藏着一段跨越海峡的情缘。
上岐村尚书祖庙
村旁乌龙江畔,有一处古码头,史称“化船道”“兴化道”,曾是莆田船只驶入福州的停靠点。相传陈文龙从兴化被押解福州时,在此上岸,血染的战袍不慎滑落。村民拾起战袍,在码头旁建了座小庙供奉。
明天启七年(1627),当地村民、水上居民与莆仙商贾合力,将小庙迁至凤鸣山,建成“尚书祖庙”,成为后世众多尚书庙的“祖庭”。
严复对陈文龙十分敬仰。1918年底至1919年初,他曾两度到尚书祖庙行香,并亲撰《重建尚书祖庙募缘启事》,成立董事会,主持重修工程。
重修后的尚书祖庙规模宏大,占地3805平方米,戏台、钟鼓楼、中心亭错落有致,重檐叠宇间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正门门额“尚书祖庙”四字为严复亲笔题刻,大殿内十余副楹联出自林则徐、沈葆桢、陈宝琛、萨镇冰、郭尚先、林鸿年等名臣学者之手,墨香里满是家国情怀。
作为民间尊崇的“水部尚书”,陈文龙信仰早已超越地域。其庙宇遍布福州、莆田,更远播台湾及东南亚。2019年,“陈文龙信俗”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前来尚书祖庙祭拜的两岸及东南亚信众络绎不绝。这份对忠烈的敬仰,已成为联结两岸的文化纽带。”严翀指着庙前的矗立的一块块石碑说,历史上,阳岐村民多次募资修缮祖庙,传承不断,石碑上斑驳的刻字,无声诉说着村民们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最深沉敬仰。
古今交融
绘就振兴图景
“门前一泓水,潮至势迟迟。何当伯仲山,风帆收一一。”严复在《梦想阳岐山》中魂牵梦萦的故乡景象,穿越百年,如今正从诗行里走出来。
随着阳岐河整治及阳岐风貌区保护提升工程的推进,曾经的“旧河道”变了模样:河水清可见底,岸边垂柳依依;青砖黛瓦的古厝经过修缮后,成为民宿、咖啡馆,重新焕发活力。上岐村就像隐匿在都市里的世外桃源,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忍不住放慢脚步。
每当暮色降临,华灯初上,阳岐河两岸便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村民游客或围坐凉亭闲话家常,或踏着石板路悠然漫步。孩童的嬉闹、老者的笑声与潺潺流水交织,绘就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乡村晚景。
“环境改善了,乡风文明也越来越好了。”严翀看着眼前的景象,眼里满是笑意:“这才是乡村善治该有的样子,也是振兴的底气。”
紧抓文旅融合机遇,上岐村正加快“内外兼修”:新增的停车场里停满了各地往来的车辆,升级后的夜景灯光让古村夜韵更浓。村民们把闲置老宅改造成民宿,成为游客们寻梦乡愁的最佳选择。
严复作为阳岐片区的“金字招牌”,上岐村致力于打造沉浸式育人基地,让更多人与先贤建立深层情感联结。已建成的福建省团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实践基地,让严复思想有了“实景课堂”。村委会计划串联村内各处古迹,开发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研学课程,让学生追寻严复足迹,建立更深的情感链接,将严复文化发扬光大。
盖山镇与上岐村还抛出“橄榄枝”:推出奖励机制、场地支持等政策,吸引青年人才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新老村民接力,正让这座古村在文旅融合的路上,写出更动人的振兴新篇。(记者 林铭/文 石美祥/摄)
来源:福州晚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