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荆州,这座坐落于湖北省中南部的著名古城,像一部摊开的史书,每一块青砖都刻着岁月的纹路。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三国争霸的金戈铁马,有长江奔流的千年回响,更有无数藏在街巷里的故事。前段时间我来到湖北荆州,漫步于新旧交织的老城区,一处公园的名字突然抓住了我的目光、引起了我的关注——那就是“沙市市中山公园”。
单看这个公园的名字,便透着几分“时空错位”的微妙。要知道,如今的沙市,早已是荆州市下辖的“沙市区”,行政区划上已经没有“沙市市”了。但是这座公园,现在却仍然保留着“沙市市”的前缀。
毕竟,这个公园“不合时宜”的名字背后,藏着沙市曾经的辉煌。很多人不知道,如今作为荆州辖区的沙市,曾是湖北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沙市凭借纺织、轻工等产业独树一帜,经济总量在湖北省仅次于省会武汉,被认为是“湖北第二城”。那时的沙市,码头千帆竞发,工厂机器轰鸣,街上随处可见操着各地口音的商人——“沙市市”三个字,在当时不仅是一个普通地名,更是繁荣与活力的象征。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句传遍全国的广告语:“活力28,沙市日化”。上世纪90年代,这句简单直白的口号,让“沙市”的名字随着洗衣粉的香味,飘进了千家万户。那时的沙市人,提起自己的城市,眼里总带着几分自豪——毕竟,能让全国都记住的地方,并不多。
直到1994年,行政区划调整的浪潮中,沙市与荆州合并,成立新的荆州市,“沙市市”从此成为历史,变成了“沙市区”,归入荆州的版图。城市的名字变了,街道的门牌换了,连公共交通报站也全都改称“沙市区”,似乎唯有这座“沙市市中山公园”,依然坚持保留着旧称。
说起来,这座公园本身就不简单。它始建于1933年,历时两年建成,是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中山公园。园内既有江南园林的雅致,曲桥流水、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又有纪念性的庄重,孙中山先生的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民众集会的场所;和平年代,它成了沙市人茶余饭后的乐园,时光在这里仿佛都走得格外缓慢。
或许正是这份“承载”,让它舍不得丢掉“沙市市”三个字。对老一辈沙市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段鲜活的记忆。如今走进“沙市市中山公园”,仍能感受到这种新旧交织的奇妙。在这里,你既能找到“沙市市”的影子,也能看到“沙市区”的现在。
湖北荆州的魅力,或许正在于此。它不只是一座古城,更是一座珍藏记忆的城市,就像“沙市市中山公园”这个“不合时宜”的名字,看似与当下的行政区划不符,却藏着对历史的尊重,对市民情感的体恤。毕竟,城市的成长,不仅是版图的扩张、高楼的崛起,更该带着过往的印记,一步步向前走。
那么,你来过湖北荆州旅游吗?有没有留意过这里的“沙市市中山公园”?你知道现在的“荆州市沙市区”曾经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吗?如果以后有机会,你愿意来荆州的这座公园走走看看,听听它珍藏的历史故事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