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佛光寺,犹如进入时光隧道。一座小小的山寺,承载了魏、唐、金、明、清五个朝代的塔、殿、彩塑、壁画遗存。山门北侧,是一座建于金代的建筑文殊殿,这是全国等级最高的配殿。文殊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橼,采用了悬山顶、减柱造结构,以减柱造、悬山顶结构和独特的空间设计著称,是中国金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同时保存有金代彩塑和明代壁画。在参观文殊殿的金代建筑同时,不要忽略了在文殊殿开阔的空间里,山西著名的古建筑模型展览,细细观摩品味,会有意外收获。
沿着佛光寺中轴线登上窑洞中间的阶梯,站在东大殿前回望,视野开阔,远处群山起伏、云带环绕,脚下灰瓦鳞次栉比,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佛光寺大殿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仅次于前篇介绍的五台县南禅寺。其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的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名刹。“佛光寺”这个寺名屡见于各种史书记载。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发动灭佛运动,佛教界称为会昌法难。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后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
东大殿建筑采用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总面积677平方米。柱网由内外两周柱组成,形成内槽和外槽布局,斗拱雄大,出檐深远,体现唐代建筑典型特征。殿内供奉的主佛和菩萨、力士塑像以及壁画皆为唐代作品,其余为宋代所修。绕殿环顾,我被大殿巍峨的气势所震撼。粗壮的木柱、层叠的斗拱和犹如大鵬展翅一样的出檐,雄健有力。
殿东南是祖师塔,北魏遗存建筑。该塔是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的墓塔,平面六角形,二层,式样古朴,形制是国内仅见的孤例,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北魏石塔之一
佛光寺内还有唐代石幢两座,一座在东大殿前,一座在文殊殿前,皆八角形。东大殿前的石幢刻文与大殿梁下的梁架题记相互印证了佛光寺东大殿的建成年代。
有摄影爱好的参观者,最好选在下午参观佛光寺,顺光下的古建筑更能显示其质感。

山门

伽蓝殿


文殊殿




文殊殿壁画




东大殿唐代彩塑

东大殿唐代彩塑

东大殿唐代彩塑







祖师塔


古寺里的荷包牡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