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花过100块钱吃顿火锅
可能花过100块钱买个口红
但在浙江丽水
100块钱可以干件你绝对没试过的事
——买一片云

2019年,丽水发布全国首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报告》,测算出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高达5024亿元,正式开启了"明码标价卖生态"的创新之路。
没错,这里有人真花钱把云“买”回家

图源:遂昌旅游微信公众号
在遂昌县的高山上,晨雾翻滚、阳光泼洒,这里的云海像一场免费的视觉盛宴,但在丽水,云海可能也有自己的主人——有人花100块拍到手,也有人豪掷十五万,包下了它的独家拍摄权。
在电商平台上,丽水曾一年卖出23万朵“云”,销往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怀孕妈妈会买些“云”,陪伴自己度过怀孕焦虑期;儿童节时家长会买些“云”,送给孩子当作心灵的伴侣;恋爱中的男孩会买些“云”,用来表达对恋人的感情;丽水一批华侨会买些“云”,用来表达对家乡的思恋;外国人会买些“云”,时不时看看“云”消除劳累……

这不是噱头,而是丽水的一套生态“生意经”:把空气、森林、溪水、云海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好东西,按科学方法算出价值,再拿到市场去交易。

图源:新华社
在景宁县大均乡,一笔100万元的“空气净化服务”成交,让“卖空气”从段子变成了真实合同;龙泉市则玩转"水生意",通过测算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功能,将瓯江源头水资源定价为每吨0.12元。2022年,温州市花费2000万元购买水源涵养服务,创下全国纪录。
绿水青山,先要明码标价
要把绿水青山变成真金白银,第一步就是得知道它们值多少钱。
这套“定价公式”可不是拍脑袋提出的,丽水请来了中科院的科研团队:
- 风要测负氧离子浓度、洁净度、风速;
- 水要算水源涵养、水质净化、防洪抗旱功能;
- 云海还要结合景观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来评估。

图源:中国改革报
“我们建立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核算体系。”中科院张教授介绍。以竹林为例,位于水源地的比普通山坡值钱,年龄结构好的比老化的值钱,每块林地都通过卫星遥感、地面监测和大数据算法生成“生态身份证”。
可光是定价还不够,还得让山水的守护者有动力持续保护。于是,丽水又创立了“生态信用分”制度——护林护水加分,破坏生态扣分。分高了,贷款额度更大、利率更低。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利息低、放款快,解决了我资金周转的困难。”因药材基地建设暂时出现资金短缺,景宁大均乡中药材种植户林师傅近日从银行申请到了10万元“生态信用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就是丽水创新的“两山贷”,截至2023年已发放超30亿元,惠及2000多户农户。
换句话说,在这里,保护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
买一片云背后的生意经
当然,卖云算价也不是没有争议。庆元县的竹农老吴就困惑:“我家竹林估20万,邻居家怎么就值25万?”松阳县的王女士也不解,为什么今年林地估值比去年低?相关人员解释,树林的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得看它们长得好不好、地段咋样、产量多不多。
为了让大家心里有数,2020年,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 陆域生态系统》,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意见》《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两山”转化提供了标准支持、制度支撑、法律保障,让买卖云彩、竹林、空气这事更透明、更公平。
你花的每一块钱,都会流向那些守护森林、河流、空气的人,让他们在守住风景的同时,也能守住生活。

图源:松阳文旅
或许有一天,这里的云片片都有名字,这里的风都在交易所里挂了牌,这里的溪水也能寄到远方。
到那时,“在丽水,我花100块买了一片云”就不只是一次有趣的消费,而是一段能被反复回味的体验——它代表着对山水的守护,也是一场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见证。
来源:新华社、《中国改革报》、松阳文旅、遂昌旅游
作者:周薇、林雨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